中秋,午后。
江宁县,李家小院。
秋老虎的余威尚在,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带着几分懒散。
李去疾,站在院子中央,指挥着几个侍女做月饼。
“锦书,那边的蛋黄液刷均匀点,这样品相更好看!”
“锦绣,你那个莲蓉馅儿再揉一揉,要让油脂和糖分充分融合,吃起来才香而不腻!”
院子里,一口造型奇特的“大铁箱子”正呼呼地冒着热气。
这是李去疾凭着记忆,让铁匠铺敲打出来的土制烤箱。
旁边的小桌上,摆满了各种精致模具,有嫦娥奔月的,有玉兔捣药的,还有雕着“花好月圆”四个大字的。
他已经收到了老二朱标的信,说是“马大叔”一家子今天要来串门,共度佳节。
对此,李去疾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高兴,那是肯定的。
毕竟老二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大家子亲戚。
但要说有没有一点点烦恼,那也是有的。
这位马大叔,人是好人,豪爽、大气,就是……太能折腾了。
他总觉得,这位马大叔身上有股劲儿,一股要把天都给捅个窟窿的劲儿。
跟这种人打交道,痛快是痛快,就是有点费脑子。
“唉,人情世故啊……”
李去疾感慨一声,准备亲自上手,给三个侍女示范一下压模的技巧。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李去疾抬头一看,哟,说曹操曹操到。
马大叔、马大婶、自家老二,还有马二、马三、马四、马肃,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就进来了。
离太阳下山明明还有一两个时辰,这帮人就提前杀到了。
李去疾脸上顿时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哎呀!马大叔,马大嫂!老二!你们可算来了!快快快,里边请!”
李去疾热情地迎了上去。
“大哥!”
“先生!”
朱标和几个弟弟恭恭敬敬地行礼。
朱元璋则是哈哈大笑,上来就给了李去疾一个熊抱,力气大得差点把李去疾的腰给勒断。
“先生!有些时日不见,咱可想死你了!”
朱元璋是真的想。
这几天,他满脑子都盼着“无线电报”、“迫击炮”,还有自家妹子的“寿数”问题,做梦都梦到自己来到这里。
今天可算是能见到正主了,他这心里头,跟猫爪子挠似的。
不过,一进院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院子中央那个冒着热气的“大铁箱子”给吸引了。
“先生,你这是……又在捣鼓什么新奇玩意儿?”朱棣这小子眼神最尖,第一个凑了上去,围着烤箱转来转去,满脸都是好奇。
“这叫烤炉,专门用来烤制点心的。”李去疾一脸得意地介绍道。
“烤炉?”朱元璋也凑了过来,他可是识货的。
这玩意儿,瞧着比宫里御膳房那些烤整只牛羊的炉子,要精巧太多了。
再看看旁边桌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馅料和精美模具,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感慨。
先生就是先生啊!
连过个中秋节,吃个月饼,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
马皇后看着院子里这番热闹又温馨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意。她轻轻碰了碰朱元璋的胳膊,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朱元璋秒懂。
问“寿数”的事儿不急,得先铺垫铺垫,把气氛烘托到位了才好开口。
不能把先生给吓着了。
一行人落座,锦书端上刚泡好的新茶。
众人寒暄了几句,朱元璋便主动把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先生,”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状若随意地说道:“上次和您提过的那个开海禁的事,有眉目了。”
“哦?”李去疾精神一振。
这可是关乎自己钱袋子的大事。
“朝廷那边,已经拟好了章程,不日便会昭告天下。”朱元璋看着李去疾,眼中带着几分笑意,
“到时候,咱们就可以正式扬帆出海,去赚那些海外蛮夷的银子了!”
李去疾满意地点了点头。
果然,效率很高嘛!
这位马大叔,不愧是背后站着皇帝的人,确实有相当大的能量。
“我的船坞工坊,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李去疾说道,
“随时可以开工,建造那种不用帆,也不用桨的‘鬼船’……额……这名字不吉利,以后还是叫‘无风自动船’吧。”
随即,李去疾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和善又带点市侩的笑容。
他伸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并到一起,轻轻地搓了搓。
那意思,不言而喻。
“不过嘛……”
李去疾笑眯眯地看着朱元璋,拖长了语调:“亲兄弟,明算账。这造船的价钱嘛……咱们可得好好聊聊。”
那副样子,活脱脱一个准备“漫天要价”的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