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心惊。
越看,越觉得后背发凉。
那里面涉及的什么“股份制”、“董事会”、“风险共担”、“利润分红”……闻所未闻,却又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其构思之精巧,逻辑之严密,对人心贪婪的利用和制衡之精准,简直……简直不似凡人手笔!
那上面,关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资金来源、利润分配、风险管控……一条条,一款款,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逻辑之缜密,考虑之周全,简直不像是凡人能写出来的东西。
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案。
再看看眼前这帮所谓的国之栋梁……
唉,人比人,气死人啊。
眼看着这帮人从互相攻击,到引经据典,再到问候家人,嗓子都快吵哑了,思路也彻底卡壳了。
李善长知道,火候到了。
他将茶杯轻轻往桌上一放。
“咚。”
一声轻响,却像是一记重锤,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喧闹的议事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喘着粗气,红着眼睛,看向主位上的老丞相。
李善长慢悠悠地扫视了一圈,浑浊的老眼里,透着一股子看穿一切的淡然。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诸位。”
“吵了半天,老夫就问一个问题。”
“这开海之事,千头万绪。若各部各行其是,吏部调的人,兵部不认;工部造的船,户部不给钱。出了事,功劳大家抢,责任互相推。”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到头来,这事儿办砸了,板子,是打在你们屁股上,还是打在我等所有人的头上?”
“所以,”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是不是应该先成立一个总的衙门,来统管这所有的事情?出了事,就找这个衙门!有了功,也由这个衙门来报!”
轰!
此言一出,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脑中的混沌。
对啊!
吵了半天,都忘了最根本的问题了!
群龙不能无首啊!
刚才还吵得跟乌眼鸡似的官员们,此刻看李善长的眼神,瞬间充满了崇拜。
看看!什么叫高屋建瓴!
什么叫纲举目张!
李相就是李相,一句话就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
“李相英明!”
“下官茅塞顿开!”
“对!必须成立一个总的衙门!总揽全局!”
议事堂里的气氛,瞬间从混乱的菜市场,变得“团结”了起来。
然而,这股团结劲儿还没持续三息。
一个新的问题,立刻点燃了新一轮的战火。
“那……这衙门,该叫什么名字?”
“依我看,当叫‘海外经略总署’,挂在兵部之下!”
“不行!此事关乎钱粮,当叫‘市舶提举司’,由户部节制!”
“我看不如叫‘靖海总司’!”
“……”
“诸位……”
“不如叫‘大明皇家远洋贸易总行’?”
李善长随口轻飘飘地说道。
这个名字,让众人眼前一亮。
好名字!霸气!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
这个总行,谁来当老大?归哪个部管?
眼看着新一轮的争吵又要爆发,李善长不紧不慢地,又磕了一下桌子。
“笃。”
“诸位,先别急着争位子。”
他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衙门,花的,是国库的钱,是大明的钱。”
“可这出海,风险极大。万一船沉了,血本无归,这个亏空,谁来补?”
“总不能,让朝廷,让陛下,承担所有的风险吧?”
“那要是赚了钱,这金山银山,又该如何分派?总不能,全都入了国库,咱们这些累死累活的臣子,连口汤都喝不上吧?”
这话,太实在了。
实在得有点诛心。
但,却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官员们再次陷入了沉思。
对啊!
风险和利益,这才是核心!
那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