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头一挑:“哦?那你觉得,该当如何?”
朱标挺直了腰杆,整个人的气质,在这一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温和的兄长,一个孝顺的儿子。
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洞穿了历史迷雾的智慧光芒。
“爹,就像我刚才说过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不应该只看诸葛丞相‘做了什么’,而应该去思考,他‘为什么能成功’。”
“南中蛮夷,为什么愿意放弃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学习我们的农耕织布?”
朱标没有等众人回答,便自问自答。
“因为,那样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能吃饱饭,能穿暖衣,能住上坚固的房子!这,才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丞相之所以耗时那么久,才初见成效,不是他的方法不对,而是……”
朱标顿了顿,说出了一句让朱元璋心头巨震的话。
“而是因为,当时的蜀汉,没有多余精力和资源去快速改变南中!”
“诸葛丞相不是神,他变不出钱粮来!蜀汉能用的只有一个益州,而且主要目标是尽快北伐,不然与占据了中原九州的曹魏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他不可能耗费将来用于北伐的资源,去快速地改变南中的经济结构。只能靠着有限的投入,玩‘细水长流’。”
“去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反哺、改造和建设更加贫瘠的南中。这个过程,自然是艰难而漫长的!”
原来如此!
朱元璋也不是蠢人!
他瞬间明白了!
是啊!
蜀汉才多大点地方?国力有多强?
诸葛亮几乎是在用一己之力,硬生生扛着整个国家往前走,能做到那一步,已经是逆天了!
可大明不一样啊!
如今的大明,已经把前元赶到北方草原去了,坐拥整个中原天下!
“此外,还有如今的南中问题,”
“那些土司拥兵自重,而且还要求自治,不认同大明派人对他们进行统治,这是为了什么?”
朱元璋眼皮一抬,这个问题,他当然想过。
朱标没有等他回答,便继续说了下去:
“他们是为了争取朝廷的册封,是为了抢夺世袭的官位,是为了在自己的地盘上,获得更大的权力。说白了,他们闹,是想从大明这里,拿到更多的好处!”
“这和三国时,孟获他们那种想要彻底独立,自立为国,是两码事!”
此言一出,朱元璋浑身一震。
是啊!
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那些土司闹归闹,不服管,但从来没有哪个敢正儿八经地扯旗称帝,他们争的,是朝廷体系内的利益!
“为什么会这样?”
朱标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回到朱元璋身上,一字一句道:“因为,诸葛丞相当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一颗‘向慕中原’的种子!”
“丞相让他们看到了,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汉人的文字、历法、官职、礼仪……这些东西,在千百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了他们眼中‘高级’‘正统’的象征。哪怕是残暴的前元,也没能抹去这一点。”
朱标笑了笑,说出了一句让朱元璋和朱棣都感到匪夷所思的话。
“爹,四弟,你们以为那些土司是铁板一块?其实他们的根,早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朝着我们这边长过来了。”
“如今的南中,虽然有各种土司自治,但他们中大多数是认同中央政权的,而不是像三国时那样,要求完全自立。”
“这就是诸葛丞相播下的种子,经过千百年,它不但没死,反而已经生根发芽了!”
朱标的语气愈发激昂。
“所以,土司制度是个麻烦,但绝不是死结!它只是前元那帮蠢货,在我们汉家开垦过的良田上,胡乱堆起来的一层坏土!”
“把这层坏土刨开,让底下那颗向着我们的种子,长得更快,长得更壮!”
朱标猛地转头,看向李去疾,眼中是全然的信赖与敬佩,
李去疾也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
这说得太好了!
“老二,”李去疾把话头接了过来,“你刚才说,诸葛丞相种下的种子,千年不灭。这话,你说对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发生在几百年后,大概是丞相离世一千七百年后,还是在那片南中之地上,关于这颗种子的故事。”
几百年后?
朱元璋父子几人,心脏又不争气地跳快了几分。
又是未来的事!
李先生这是又要泄露天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