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
资产税?
阶梯税率?
这些闻所未闻,却又仿佛蕴含着无上伟力的词汇,像一把把重锤,将他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治国理念,砸了个稀巴烂。
他一直以为,自己当了这个皇帝,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顶峰,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规则。
可现在,他才发现,在李去疾描绘的这套体系面前,他这个皇帝,更像是一个……规则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而真正的规则,是那套冰冷的,不讲任何情面,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税法!
他忽然想起了李先生之前说过的一句话。
——这世上最可靠的,从来不是人心,而是制度。
原来,是这个意思。
原来,真正的帝王之术,不是靠杀人,不是靠权谋,而是靠建立一套……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遵守的,公平的制度!
朱元璋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兴奋!
一种前所未有的,仿佛窥见了天道运行轨迹的极致兴奋!
他仿佛看到,在这套全新的税法之下,大明朝那因为土地兼并而日益堵塞的血脉,被重新打通了。
财富,不再是单向地流向少数人,而是像江河湖海一样,开始在整个国家内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士绅地主们,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囤积土地,因为持有土地,已经成了一种负担。
商人们,也不再被视为末业,因为他们创造的财富,将通过高额的税收,源源不断地反哺国家。
而那些最底层的农民,他们身上的枷锁,被彻底解开了!
他们不再需要承担那沉重得让他们喘不过气的皇粮国税,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能留给自己。
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余钱,甚至可以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一个他朱元璋梦寐以求,却又求之不得的理想国度,竟在李去疾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中,变得……触手可及!
“先生……先生大才!”
朱樉、朱棡,这两位未来的大明藩王,此刻也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两人猛地站起身,对着李去疾,深深一揖到底。
他们的声音里,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敬佩和叹服。
“先生厉害!我今天才知道什么是‘治国’,什么是‘平天下’!”
“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学生……受教了!”
他们这一拜,是心甘情愿。
他们从懂事开始就在读书,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听了无数大儒的教诲,可那些加起来,都不如今天,李先生这短短的一堂课,带给他的冲击大。
那些圣贤书,教的是修身,是齐家,是做人的道理。
而李先生教他的,是“器”,是“术”,是真正能让一个国家,一个王朝,长治久安的……不传之秘!
“先生说得太对了!”
一旁的朱棣,也跟着站了起来,那双锐利的眼睛里,此刻也充满了光。
“我以前总觉得,治国就是打仗,把所有不服的全都打服了,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可现在我明白了,光靠打仗,只能打下一时的江山,却守不住一世的太平。”
“要想让大明江山永固,就得像先生说的那样,得让所有老百姓,都有饭吃,有活路!”
“只有国库充盈了,百姓富足了,咱们才有钱,去造更多更厉害的火器!去养更多更精锐的军队!去把那些觊觎我大明江山的鞑子,全都打回老家去!”
朱棣的这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热血沸腾。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大明强大的国力支撑下,他率领着装备了“燧发枪”和“迫击炮”的无敌神军,横扫漠北,封狼居胥的壮丽景象。
就连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朱橚,此刻也是一脸的激动和崇拜。
他年纪还小,虽然没想得像几位哥哥听得那么深,但也听懂了。
先生的这个法子,太厉害了!
能让当官的也交税,能让老百姓不饿肚子,这简直就是神仙才能想出来的办法!
而一旁的马皇后,也是热泪盈眶。
她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因为李去疾的话,而变得眼界开阔,胸怀天下,那份为人母的骄傲和欣慰,简直快要溢出来了。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朱元璋,却发现,自己这个当了一辈子皇帝,杀了半辈子人的男人,此刻,竟也红了眼眶。
朱元璋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院子里,那个被自己儿子们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脸上依旧挂着淡然微笑的年轻人。
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有激动,有感慨,有庆幸,更有……一丝丝的后怕。
他后怕,如果自己当初,没有遇到李先生,那他会怎么走下去?
他会继续用屠刀,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他会把空印案,变成一场席卷朝堂的血腥清洗,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他会眼睁睁地看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任由大明朝,一步步地,走向那个他最熟悉,也最恐惧的……轮回。
然后,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洪武之治”的虚名,和一个“暴君”的骂名。
幸好。
幸好,老天爷开眼。
让他,遇到了这位从天而降的……谪仙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
他知道,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
一个更现实,也更要命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李先生的这个计划,堪称完美。
理论上,无懈可击。
但是……
理论,终究只是理论。
要想把这个足以颠覆整个大明朝社会结构的惊天计划,变成现实。
那中间,要跨越的,是一道何等巨大的鸿沟?
要面对的,又是何等恐怖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