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251章 趁这次机会“暗度陈仓”!

第251章 趁这次机会“暗度陈仓”!(1 / 2)

“先生!”朱元璋的声音都在发颤,他紧紧攥着拳头,仿佛要把这股激动人心的力量全都攥在手心里,“咱……咱全明白了!”

“咱这就回去,让皇上……立刻就办!马上就办!”

他现在一刻都等不了了,恨不得立刻飞回皇宫,把自己今天听到的这些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全都变成圣旨,昭告天下!

然而,李去疾却只是笑了笑,慢悠悠地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

“马大叔,别急。”

这三个字,像一盆恰到好处的温水,浇在了朱元璋那颗快要烧开的脑袋上,让他瞬间冷静了不少。

对,不能急。

李先生行事,向来是谋定而后动,环环相扣,自己可不能乱了先生的章法。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激动,重新坐回椅子上,虽然屁股底下跟长了钉子似的,坐立不安,但总归是没再失态。

他看着李去疾,用一种近乎虔诚的语气,虚心求教:“还请先生示下,此事……该从何处着手?”

李去疾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朱元璋,一脸的“学生我准备好了,老师您快讲课”。

马皇后,眼神温柔,带着一丝笑意和好奇。

朱标,眉头微蹙,显然在飞速地思考着这套体系的利弊和可行性。

朱橚,则是一脸的懵懂,但小眼睛里却闪烁着求知的光。

至于朱樉、朱棡、朱棣这三兄弟,更是跟三尊石像似的,大气都不敢喘,竖着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

李去疾很满意这种“课堂氛围”。

他清了清嗓子,道:“这‘国家审计署’,是最终的目标,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利剑。但我再说一遍,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桌上轻轻一点。

“这第一步,就是得先把这把剑给磨利了。也就是,得先有人,懂得这套‘复式记账法’。”

“格物院才刚开办了几个月,会计司也是刚建立。虽然还只是些皮毛,但用来当个火种,足够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事他知道,李先生早就开始布局了。

“第二步,”李去疾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就是您刚才说的,眼下这桩‘空印案’,该如何处置。”

提到这个,朱元璋的眼神瞬间又冷了下来,那股子帝王的杀气,不自觉地又冒了出来。

“先生,您说该怎么办?”朱元璋沉声问道,“按咱……按皇上的意思,这帮胆大包天的蛀虫,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该杀!尤其是那些个主谋,不光要杀,还得连坐!”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简单,粗暴,有效。

然而,李去疾却摇了摇头。

“马大叔,杀人,是下策。”

又是这句话。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他现在听到这五个字就头疼。

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先生此话何意?难道这帮挖空国库的逆贼,还能饶了他们不成?”

“主犯,当然不能饶。”

李去疾的眼神也冷了下来,

“任何一个国家,财政都是根基。动国库的钱,跟刨人家祖坟没什么区别,这是底线,谁碰谁死。这一点,皇上的想法,没错。”

听到李去疾认同自己的观点,朱元璋心里舒坦了不少。

“但是……”

又来了!这该死的“但是”!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血压,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李去疾仿佛没看到他那张快要便秘的脸,慢悠悠地说道:

“但是,那些被牵连的,被胁迫的,甚至只是为了‘平账’,为了完成朝廷交办的差事,才不得已用了‘空印’的官员,难道也要一并杀光吗?”

“这……”朱元璋语塞了。

李善长当初跟他汇报的时候,就提过这个问题。

空印案,牵连甚广。

这里面,固然有大奸大恶之徒,但更多的,恐怕还是那些在僵化的制度下,为了自保,为了完成工作,才不得不随波逐流的“倒霉蛋”。

真要一刀切,全杀了,那恐怕整个大明朝的官场,不知要被屠戮多少人。

“先生的意思是……”朱元璋试探着问道,“从轻发落?”

“不。”李去疾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容。

“我的意思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一招……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困惑。

这跟暗度陈仓有什么关系?

“大哥,您是说……”朱标忍不住开口问道,“您想借着处置这批官员的机会,做点别的事情?”

“不愧是老二,脑子就是转得快。”李去疾赞许地点了点头,心里吐槽道,“比你那三个傻弟弟强多了。”

他看着一脸好奇的朱家众人,慢悠悠地抛出了一个问题。

“马大叔,您还记不记得,我当初跟你说过,大明朝,有一个‘一世之忧’?”

一世之忧?

朱元璋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当然记得!

土地兼并!

这几个字,像几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这几个月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他本以为,有了李先生的水泥、钢铁、蒸汽机,大明朝就能走上一条跟历朝历代完全不同的路,就能跳出这个该死的循环。

可现在,先生为什么又提起了这个?

“先生,咱……皇上当然记得!”

朱元璋的声音有些干涩,

“皇上不是已经在您的指点下,开始给大明装上‘第二条腿’,‘第三条腿’了吗?这炼钢,这水泥,这即将遍布天下的工坊商铺,不都是在为此做准备吗?”

“是。”李去疾点了点头,“这些,确实是希望。”

“但是……”

朱元璋的心,又被提到了嗓子眼。

他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这两个字。

李去疾叹了口气,声音里多了一丝凝重。

“想建立任何东西,是需要时间的。”

“想让大明这第二条腿、第三条腿,真正地长出来,能跑起来,甚至能反过来,带动整个国家往前飞奔,那需要多久?”

“十年?二十年?”

李去疾摇了摇头,伸出了一根手指。

“不。”

“那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