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彻底打开了朱元璋的思路!
他激动得一拍大腿!
“妙啊!朝廷把持着天下人的吃喝拉撒,就等于把持住了宝钞的命根子!”
“只要盐场在朝廷手里,粮仓在朝廷手里,谁还敢说咱的宝钞是假的?!”
说到这,朱元璋兴奋地搓着手,但随即又皱起眉。
“先生,这法子对内是铁板钉钉了。可对外呢?”
刘伯温也急切地追问:“是啊先生,对外,咱们才说要宣传宝钞挂钩白银。可番商不认咱们的盐和米啊!他们只认白花花的银子!”
“没错!”朱元璋一拍桌子,“要是他们拿着宝钞,来咱这换不走银子,那咱这宝钞在海外,不还是一张废纸?咱大明的信誉,岂不是成了个天大的笑话?!”
看着君臣二人又陷入了“死循环”,李去疾笑了。
那笑容,像极了一只刚刚偷到鸡的狐狸。
“谁说换不来了?”
他慢悠悠地吐出五个字,让朱元璋和刘伯温瞬间愣住。
“能换!”
“但是……”
又是这个该死的“但是”!
李去疾拖长了语调,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名为“算计”的光芒。
“得按咱们的规矩,有条件的换!”
“咱们的《大明皇家远洋贸易总行》,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李去疾指了指桌上的章程,循循善诱道:“马大叔你想想,一个番商,带着一万两白银来到我大明。”
“他要买丝绸瓷器,就必须先到咱们的贸易总行,把一万两白银,换成一万贯宝钞。”
“然后,他拿着宝钞去买走了价值八千贯的货物,心满意足,准备回家。”
“这时,他手里还剩下两千贯宝钞。他想换回白银带走,可以吗?”
“当然可以!”
李去疾斩钉截铁。
“来咱们的总行换!”
“但是嘛……”
他话锋一转,嘴角的弧度越发玩味。
“第一,想要换回白银,得收一笔高额的‘手续费’!换一百两,就得留下十两的好处费!爱换不换!”
“第二,每日兑换的额度有限!咱总行今天就准备了一千两银子给你们兑,谁先来谁先得!换完了?对不住,您明儿请早,继续排队去吧!”
嘶——!
朱元璋和刘伯温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也太损了!
朱元璋的眼睛,瞬间亮得如同饿狼!
他几乎是手舞足蹈地接着李去疾的话往下说,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发颤!
“咱明白了!咱全明白了!”
“这么一来,那些番商就会发现,把剩下的宝钞换回白银,是件非常麻烦,而且血亏的买卖!”
“排队要时间!手续费要割肉!”
“那他们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朱元璋已经彻底跟上了李去疾的思路,他眼中精光爆射,一字一顿地吼道:
“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手里剩下的宝钞,一文不剩地,全都给咱花掉!”
“用这些钱,去买咱们更多的货物!买更多的丝绸!更多的茶叶!更多的瓷器!”
“答对了!”
李去疾打了个响指,表示满分。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完完全全,被朝廷攥在了手心里!”
嗡!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脑袋,彻底炸了。
一个何等惊人、何等完美的闭环,在他们眼前缓缓合拢!
用盐、粮这些国内百姓离不开的硬通货,给宝钞在国内建立起坚不可摧的信用!
然后,用这个已经建立起信用的宝钞,去对那些远道而来的番商,设下了一个名为“自由兑换”的“白银圈套”!
一个让他们有来无回的圈套!
最后的结果就是,番商们带来的真金白银,全都留在了大明。而他们带走的,除了等价的货物,就是一堆大明自己印的纸!
这……
这已经不是空手套白狼了!
这他娘的是打开自家大门,竖起一块“童叟无欺”的牌坊,让全世界的狼,自己排着队,开开心心地把身上的狼皮剥下来,献给大明啊!
“高!实在是高!”
刘伯温抚掌长叹,这位算尽天机的大明第一谋臣,此刻看向李去疾的眼神,已经近乎于仰望神明。
他喃喃自语:“用一个还没完全建成的贸易行,去给一个还没开始印的纸币做‘对外’的信用担保……”
朱元璋激动地接话:“再用盐、粮这些‘对内’的硬通货,给纸币做‘对内’的价值托底!”
“然后,”刘伯温的声音带着颤音,“用这个‘内外有别’的宝钞,把全世界的真金白银,都给‘骗’回我大明!”
“最后!”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双目赤红,状若疯狂,“用‘骗’回来的白银,再去充实那个一开始空空如也的贸易行金库,让这个‘骗局’,变成谁也无法撼动的‘事实’!”
这……
这简直就是用左脚踩着右脚,直接原地飞升啊!
就在朱元璋已经开始幻想国库堆满金银的盛景时,一直沉默思索的刘伯温,却忽然皱起了眉头,泼了一盆冷水。
“可是……李先生,”
刘伯温还是保持着最后一丝清醒,他躬身一揖,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此计虽妙,却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必须有足够多的番商,愿意带着足够多的白银,来到我大明,走进我们设好的这个‘圈套’。”
“天下之大,产银之地多在海外。我们这样被动地等着他们来,能收拢的白银,恐怕终究有限。”
“万一……他们来的不够多,我们骗……咳,我们赚得不够快呢?这宝钞的‘事实’,又该如何铸就?”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朱元璋火热的心上。
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