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78章 为什么一张纸能当钱花?

第178章 为什么一张纸能当钱花?(2 / 2)

这番话,每一个字都像是说到了刘伯温的骨头缝里!

他胸中那股滔天的怒火,瞬间就消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困惑。

“先生既然……既然看得如此通透,又为何要……”

刘伯温的声音缓和下来,但语气里依旧充满了警惕和不解。

李去疾笑了。

他放下茶杯,看着刘伯温,就像一个老师,看着一个虽然偏科、但天资极高的学生。

“刘老先生,我问你个问题。”

“一张纸,为什么能当钱花?”

刘伯温一怔,几乎是本能地回答:“因为它背后,是朝廷的信用。”

“说得好!”

李去疾一拍大腿,“是信用!是朝廷拿自己的脸面,在给这张纸做担保!”

“那我再问你,前元的宝钞,为什么最后会变成废纸?”

刘伯温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因为朝廷滥发无度,信用破产,脸……不要了!”

“漂亮!”

李去疾打了个响指,眼神里满是赞许,紧接着又问:

“那前元,为什么会滥发无度呢?”

这最后一个问题,把刘伯温给问住了。

这……也算问题吗?

这不就跟问人饿了为什么要吃饭一样,是天经地义的吗?

“自然是因为……朝廷没钱了!”

刘伯温想也不想,给出了他认为唯一的、颠扑不破的答案。

“国库空虚,军费开支浩大,官吏俸禄要发,宫殿要修,哪哪都是窟窿。铜钱银子又不够,那可不就只能可劲儿地印纸片片,拆东墙补西墙了么?”

然而,李去疾听完,却笑了。

他摇了摇头。

“不对。”

轻飘飘的两个字,却让刘伯温感觉自己的脸颊火辣辣的疼。

他整个人都懵了。

不对?

我说的哪里不对了?!

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亲身经历的元末乱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一口气堵在胸口,刚要开口辩驳。

朱元璋在一旁,也皱紧了眉头。

他虽觉得老刘今天激动过头,但他也觉得,老刘这句“朝廷没钱了”,说得一点毛病都没有。

没钱,才要印钱。

这逻辑,无比通顺!

李去疾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里乐了。

行,看来两位同学的认知,还停留在第一层。

他端着茶杯,不急不躁,像个在村头晒着太阳说书的老先生,慢悠悠地开了口。

“朝廷没钱就印,这只是表象,是症状。”

“它不是病根。”

“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

李去疾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桌上那卷《远洋总行章程》。

“假如,咱这个远洋总行,以后发行的不是商股,而是票号里那种银票。一张票子,上面写明,可随时兑换白银一百两。”

“你拿着这张票子,心里踏实不踏实?”

朱元璋和刘伯温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踏实。”

这不明摆着吗?见票兑银,童叟无欺。银票不值钱,值钱的是它背后那一百两白花花的现银。

“好。”

李去疾点点头,继续说道:“那如果,我告诉你,咱这票号里,其实一两银子都没有。我印了一万张一百两的银票,满世界发,但我的金库是空的。”

“这时候,你手里这张票子,它还是钱吗?”

“那不就是废纸一张!”

这次回答的,是旁边的常遇春。

他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这个道理他懂。你票号里没钱,发的票子跟茅房里的草纸有啥区别?骗鬼呢!

“说得对!”

李去疾赞许地看了一眼常遇春,心里感慨,连常铁牛这粗人都懂的道理,你们两个聪明人怎么就钻了牛角尖。

他看向已经陷入沉思的朱元璋和刘伯温,一字一顿地说道:

“一张纸,之所以能当钱花,不是因为上面盖了皇帝的玉玺,也不是因为它印得有多好看。”

“而是因为它背后,必须有一个东西,给它‘撑腰’。”

“你随时随地,都能拿着这张纸,去换回那个‘撑腰’的东西。”

刘伯温恍然大悟,原来李先生是在说这个道理。

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学者独有的较真和严谨。

“先生可知,大元立国之初,并非没有想过解决这个问题。”

“元世祖忽必烈,也非昏聩之君。他吸取了前宋交子的教训,知道这纸片要想当钱花,必须得有东西给它‘撑腰’。”

朱元璋一愣,也来了兴趣。

还有这事儿?

咱只知道元末宝钞跟废纸一样,没想到他们一开始还挺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