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了一辈子的东西,被证明是错的。那不是打他的脸,那是刨他的根!你让他怎么信?怎么改?”
“再说了,就算他愿意改,他敢吗?”
李去疾夹起一块红烧肉,一边吃一边慢悠悠地说道:“他今天下一道旨意,说要重商,要扶持工匠。你信不信,明天一早,文华殿的门槛都能被那帮言官给踏破了?”
“什么‘与商贾争利,失天子体统’,什么‘动摇国本,祸乱朝纲’,一套套的大帽子扣下来,能把人活活压死。”
“那位陛下,他顶得住吗?”
朱元璋的脸色,又是一阵僵硬。
顶得住吗?
若是以前,他还真不好说。
可现在……
他深吸一口气,喉结滚动,声音沙哑却坚定:“先生,我相信……陛下他顶得住!”
“只要能让大明多活几年,别说被言官骂,就是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他也顶得住!”
这话,他说得斩钉截铁。
因为,他说的就是他自己!
李去疾看着“马大叔”那副认真的模样,有些意外。
他咽下红烧肉,沉吟了片刻。
“行吧,看你这么信他,我就当他真有这个魄力。”
他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
“不过话说回来,马大叔,你也别太替那位陛下担心了。”
“哦?”朱元璋和刘伯温同时精神一振,齐刷刷地抬起头。
“什么意思?”
李去疾伸出一根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我的意思是……”
“其实,给大明安装第二条腿、第三条腿这件事,那位陛下,他已经在做了。”
轰!
这话,不亚于又一道天雷,直接劈在了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天灵盖上!
已经……在做了?
什么时候?!
咱自己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拼命地回忆,自己这几个月,有下达什么提升工匠商人地位的旨意吗?
没有啊。
刘伯温也是满脸的匪夷所思,他看着李去疾,嘴唇动了动,小心翼翼地求证:“先生……此话当真?不知……不知当今天子何时……”
“急什么。”
李去疾白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们啊,就是当局者迷。只看见一棵棵树,却看不见整片林子。”
“就说几个月前,陛下是不是为了研究我那点所谓的‘仙法’、‘仙器’,特地在京城里,建立了格物院?”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
格物院!
他想起来了!
当初为了研究制作那神乎其神的“千里窥天镜”、“火囊云霄辇”,还有李去疾给给他画的各种饼,
他确实力排众议,趁着“火囊云霄辇”试飞成功,专门成立了“格物院”!
这事儿,在朝堂上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那些儒生都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是皇帝沉迷于旁门左道,发动了猛烈攻势想搞垮格物院。
不过,标儿利用“仙肥”来了一招借力打力,一下子就瓦解了儒生们的攻势。
“是……是建立了‘格物院’。”朱元璋艰难地点了点头,心里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难道……
“这就对了嘛!”
李去疾一拍大腿,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你们管那叫什么?研究仙法仙器?研究‘格物’之道?”
“错了!”
“在我看来,那玩意儿,就是给大明朝安装‘第二条腿’的第一步!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好事!”
“你们想想,那格物院是干嘛的?”
李去疾的眼睛亮了起来。
“是研究东西的!研究怎么把铁炼得更纯,怎么把船造得更大,怎么让一个轮子自己转起来!”
“这叫什么?”
“这叫技术!这叫生产力!”
“这,就是我说的‘工’的根子!”
“你们想想,一旦让格物..院那帮人,研究出一种新的织布机,效率比现在高十倍。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明的布,会变得又多又便宜!意味着咱们可以把布卖到草原,卖到海外,换回成堆的牛羊和金银!”
“一旦让他们研究出更厉害的肥料,能让地里种出更多的粮食。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明的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解放更多劳动力,更能够抵御天灾的威胁!”
“这,才是‘工’的力量!”
李去疾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工业帝国正在冉冉升起。
“所以说,咱们那位皇帝,别看他嘴上不说,恐怕心里门儿清!他建那个格物院,正是在给大明,安上一条名为‘工’的腿!”
“他这步棋,走得高!高得没边了!”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张着嘴,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