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天下田地都用上,那得建多少炼焦工坊?烧掉多少座煤山?那将是一笔足以掏空整个大明国库的天文数字!
刚刚还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雄心壮志,顷刻之间,轰然倒塌。
巨大的失落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
“那……那难道就……没办法了?”
朱元璋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和哀求。
一旁的马皇后见他神情不对,连忙上前扶住他的手臂,用自己的体温,无声地传递着安慰和力量。
看着马大叔从狂喜到绝望的剧烈转变,李去疾心中暗叹。
他对粮食的执念,真是已经深到了骨子里。
“有。”
李去疾点点头,吐出了一个字。
朱元璋的眼睛里,瞬间重新燃起了一丝光亮。
“但很难。”
李去疾又摇了摇头,补上了两个字。
朱元璋的心情,跟着他这一点头一摇头,坐了两趟过山车,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
“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咱这心口,经不住您这么折腾!”
李去疾看着他那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又看了一眼旁边竖着耳朵,满眼好奇的新弟子,决定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
“马大叔,您知道这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多吗?”
“人?”朱元璋下意识答道。
“是空气。”
李去疾指了指天上。
“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里,都蕴含着‘氮’。理论上,只要有法子将空气里的‘氮’和水里的‘氢’抓出来,让它们结合,就能源源不断地造出‘氮肥’。”
从空气和水里,凭空造出神物?
朱元璋听得是云里雾里,但不明觉厉。
而一旁的朱橚,那双清澈的眼睛已经亮得像是夜空里的星星,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缓缓向他打开。
“只是……”李去疾话锋一转,“想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电力,还需要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压力。那种压力,大到像是把一整座泰山,压在一个小小的铁罐子上。想要实现,恐怕……得花上几十年的功夫去钻研。”
“几十年?”
朱元璋闻言,反倒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掰着指头算了算,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那没问题!咱等得起!你说的那个小冰河,那场大天灾,不是还有近两百年才彻底爆发吗?用几十年的功夫,换我大明江山百世无忧,值!”
他觉得,自己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只要给李去疾时间,给他人手,给他钱粮,这都不是问题!
可李去疾,还是摇了摇头。
那眼神,看得朱元璋心里直发毛。
“马大叔,就算我们有了用之不竭的‘氮肥’,也只是让现有的庄稼长得更好一些。”
李去疾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
“但这天底下,良田终归是有限的。要想真正让天下人吃饱,彻底解决粮食危机,光靠‘氮肥’,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的,是全新的,本身产量就高到不可思议的作物。”
朱元璋彻底懵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李去疾不急不缓地说道:“想要让百姓吃饱,与其在‘如何让粮食增产’上死磕,不如换个思路。”
“换什么思路?”朱元璋急忙追问道,像个即将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换‘粮食’本身。”
李去疾看着一脸茫然的朱元璋一家,悠悠地吐出了几个他们从未听过的词汇。
“马大叔可曾想过,在这片我们认知之外的广阔天地里,或许有一些我们闻所未闻的作物。”
“它们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哪怕在贫瘠的山坡、干旱的沙地,都能顽强生长。”
“它们一亩的产量,不是按‘百斤’来算。”
李去疾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
“而是按‘千斤’,甚至‘万斤’来算!”
“什么?!”
这一次,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同时失声惊呼,声音都变了调。
亩产数千斤?
甚至达到上万斤?!
这不是疯话,就是神话!
李去疾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石化般的表情,继续不紧不慢地为他们描绘着那幅足以颠覆整个时代的宏伟画卷。
“有一种东西,状如鸡卵,埋在土里就能活,我们叫它‘土豆’。”
“有一种东西,甘甜软糯,藤蔓遍地,我们叫它‘红薯’。”
“还有一种,植株高大,籽粒金黄,磨成粉,香气扑鼻,我们叫它‘玉米’。”
“这些东西,才是能从根本上,让天下再无饥馑的真正神物。”
土豆……红薯……玉米……
朱元璋、马皇后,还有一旁竖着耳朵听的朱橚,都在口中反复咀嚼着这几个陌生的名字。
朱元璋的呼吸,再次变得粗重起来。
他死死盯着李去疾,激动地问道:“这些……神物,先生……可知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