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县,琉璃工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异的味道。
是新翻的泥土气息,混合着木料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煤石腥气。
李去疾最近过得异常充实。
他站在一处厂房内,面前摆着一个巨大的铜铁造物。
锅炉,活塞,连杆,飞轮。
每一个零件都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充满了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暴力美学。
蒸汽机。
经过反复的调试,这台简陋却划时代的机器,终于能够稳定地运转。
“呼……”
伴随着阀门开启的轻响,一股白色的蒸汽喷薄而出,带着灼人的热量。
沉重的飞轮开始缓缓转动,然后越来越快,带动着整部机器发出富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
声音有些大,震动也有些剧烈。
能量转化效率比当初计算出来的数据要差上不少。
但,够用了。
李去疾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有了这东西,加上琉璃工坊之前的水力鼓风机,能让工坊在不增加人数的情况下,产能提升好几个层次。
更高的炉温,更高的效率,更高的产量。
马大叔准备今年冬天搞一大批“温室大棚”,已经预定了大量玻璃板,没这台蒸汽机,产量还真不一定跟得上。
当然,炉温要高,除了足够空气,还需要优质燃料。
他的目光越过这台蒸汽机,望向远处另一片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
那里,将建造一座全新的炼焦工坊。
之前,他只是用偶尔干馏一些煤炭,提炼焦炭和煤气加热琉璃工坊的炉子,顺便收集一些焦油沥青氨肥。
产量小,不成规模。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二弟朱标带回来的消息,明确指向了一点——朝廷,或者说那位洪武大帝,对煤炭这种新能源,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
而且将来朝廷使用新的炼钢技术,也一定会消耗大量焦煤。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趁着煤炭还未被官府垄断经营,他必须抢占先机。
哪怕将来真的收归官营,有马大叔这层关系在,朝廷直接强抢的可能性也不大,更有可能是以一个好价钱收购。
怎么算,都不亏。
“公子,新招的工人都到齐了,等您今天的训话。”
锦鱼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去疾收回思绪,点了点头。
他转身走出工坊厂房,来到一片空旷的场地上。
空地上已经临时搭建了一个木台。
李去疾走到木台上。
台下,上百名新招募的工人,正列着整齐的方队,昂首挺胸地看着他。
这些人,都是从数千名应募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李去疾在江宁县的名声,早就如日中天。
能进他的工坊做事,不仅意味着远超他人的丰厚工钱,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每一个被选中的人,都把这次机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
经过几天的基础培训,他们已经脱胎换骨。
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健康的红润。
眼神中,更是充满一种叫做“希望”的亮光。
就在这时,一辆青布马车停在了工坊大门外。
朱标先行下车,然后恭敬地将朱元璋与马皇后扶了下来。
最后,是满脸紧张,好奇地四处张望的朱橚。
“二东家。”
守门的护院见到朱标,立刻躬身行礼。
朱标点点头,领着朱元璋几人,畅通无阻地走进了工坊。
“二哥,那位……高人,就在这里吗?”
朱橚拉着朱标的衣角,小声问道。
他想象中的仙人洞府,应该是云雾缭绕,仙鹤飞舞。
可眼前的景象,却只有高大的厂房,冲天的烟囱,还有空气中那股奇怪的味道。
朱元璋与马皇后,同样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地方。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他们从未见过的,粗犷而又野蛮的蓬勃生机。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远处木台上的李去疾,以及台下那群工人。
朱标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领着他们悄悄走到一处角落,静静观望。
只听李去疾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
洪亮,清晰,带着一种奇特的感染力。
“我知道,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为了一口饭吃,为了一个月那几百文工钱,为了能让家里的婆娘娃儿,不至于饿死。”
台下的工人们,眼神微微动了动,不少人下意识地挺直了佝偻的腰杆。
这话太实在了,说到了他们每个人的心坎里。
“但是!”
李去疾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我今天告诉你们!你们来我这里,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口饭!”
“你们得到的,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看看你们的双手!”
李去疾高高举起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