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00章 没机会贪,不敢贪,甚至不愿贪

第100章 没机会贪,不敢贪,甚至不愿贪(2 / 2)

他们毫不怀疑,眼前这位“马大叔”,绝对做得出这种事。

李去疾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看着暴怒的朱元璋,就像看着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

“马大叔,杀人,是下策。”

“靠酷刑震慑,终有极限。今天你杀了一批,明天,在同样的位置上,还会有另一批长出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

“堵,不如疏。”

“真正的法子,不是等他们贪了再去杀。”

“而是要立下一套规矩,一套……让他们没机会贪,不敢贪,甚至……不愿贪的制度。”

制度?

朱元璋咀嚼着这两个陌生的字眼,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戎马半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见过的背叛与贪婪,比宋濂读过的圣贤书里的字还多。

在他看来,对付那些蛀虫,最有效的法子,就是刀。

一把快刀,一颗人头。

这足以让任何宵小之辈胆寒。

“先生,咱信不过什么制度。”

朱元璋的声音沉郁,带着一股冷硬的铁锈味。

“咱只信咱手里的刀。只要刀够快,够狠,就没有管不住的人心!”

“那若是……连握刀的人,心也黑了呢?”

李去疾不咸不淡地反问了一句。

朱元璋的呼吸,猛地一滞。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免死金牌”的话题,更加诛心。

是啊。

就算他设立了层层叠叠的监督机构,赋予他们生杀大权,可这些人,就真的能永远可靠吗?

谁来监督监督者?

一层层套下去,最后,所有的压力还是得落到他这个皇帝身上。

可天下那么大,官吏何止千千万。

他一个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不眠不休,又能盯得住几个人?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看着朱元璋阴晴不定的脸,李去疾笑了笑,指了指自己这间宽敞得有些过分的大讲堂,还有远处那些隐约可见的厂房。

“马大叔,我单单这座琉璃坊,上上下下也有百十号人了。”

“管着采买、烧造、发卖,每日里进出的钱粮物料,数目也不小。”

“你说,我若是只靠着一双眼睛去盯着他们,能盯得住吗?”

朱元璋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李去疾一摊手,理所当然地说道:“那不就结了。我这人懒,眼神也不好,最烦的就是天天跟人斗心眼。”

“所以,我干脆就不管人。”

不管人?

朱元璋、宋濂、陶成道,三个人都彻底愣住了。

不管人,那怎么管事?

放任自流,不出三天,这偌大的家业就得被底下人搬空了!

“我不管人,我只管账。”

李去疾走到讲台旁,从一个抽屉里拿出几本崭新的册子,随手翻开一本,递到朱元璋面前。

“马大叔请看,这是我教学用的模拟账本。”

朱元璋接过,目光落在那纸上,瞳孔微微一缩。

这册子里的记账方式,与他平日里见惯的流水账,截然不同。

没有之乎者也,没有繁复的文字描述,全是简单明了,却又冰冷精准的条目。

【洪武元年,九月初三。入库:石英砂五百斤,单价三文,总计一千五百文。采买:王二。验收:张三。入账:李四。】

【同日。出库:琉璃杯一百只,申字号商队提货。验收:钱五。出账:李四。】

字迹清晰,项目分明。

谁经手,谁验收,谁记账,一目了然,权责分明。

“这……这有何用?”朱元璋皱眉,指着一行字,“这采买的王二,若是与供货商勾结,报高了价钱,这张三、李四,又如何知晓?”

“他们不必知晓。”

李去疾又抽出另一本册子,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我这里,采买、库房、账房,是三个互不统属,相互制衡的摊子。”

“王二只管买,他买东西,需要填一张一式三份的单子。一份给供货商结款,一份给库房的张三收货,最后一份,才到账房的李四手里。”

他用手指在账本上轻轻点了点,那动作,仿佛敲击在时代的脉搏上。

“张三收货,只看单子上的数目对不对,货物的成色好不好。他不知道,也无需知道这东西花了多少钱。”

“而账房的李四,他只看单子,只认数目。他既见不到货,也见不到采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