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堆他们认知之外的造物。
大部分零件由琉璃构成,晶莹剔透,却又全无半点珍玩的温润,反而透着一种冰冷、精准,乃至令人心生敬畏的诡异。
无数根粗细不一的琉璃管交错相连,如同藤蔓般缠绕着几个奇形怪状的琉璃瓶,最终汇聚成一个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整体。
它没有传统器物所追求的任何“天圆地方”或“和谐对称”的美感。
它拥有的,是一种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冰冷的秩序感。一种纯粹为了功能而生的,极致的理性之美。
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那器物之上,折射出万千道斑斓的光晕,却丝毫不能为它增添半点暖意,反而更凸显了其非凡的本质。
“这……这是何物……”
宋濂的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他想说这是水晶,可天下间哪有匠人能将水晶雕琢得如此精巧,又能被组装成这般匪夷所思的模样?每一个接口都严丝合缝,仿佛天生如此!
这等鬼斧神工,早已超脱了人力的范畴!
此物若是放到市面上,何止价值连城,怕是足以被当成镇国之宝,永世供奉!
陶成道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他痴痴地看着那件器物,眼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贪婪,只有一种近乎于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的虔诚。他甚至下意识地向前走了半步,仿佛要更近地去感受那器物散发出的无形气场。
在他的眼中,这早已不是凡物。
这是“道”!是天地至理的具象化!是造物法则的完美显现!
唯有朱元璋,在最初的惊骇之后,眼神竟是飞快地恢复了镇定。
他之前就知道李去疾能制作“净无瑕琉璃”,知道这晶莹剔透之物,在先生眼中,或许并非什么稀世奇珍。
可即便如此,这件器物所展现出的,那种超越时代的、匪夷所思的复杂工艺,依旧让他心头狂震。
李去疾。这位年轻的先生,到底还藏着多少他所不知道,甚至是不敢想象的秘密。
“去取些焦煤和引燃物来。”
李去疾对锦书吩咐了一句,语气平淡如常,仿佛只是在吩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随手从那个托盘上,拿起一个看起来像是小方盒的玻璃组装物。由于大部分部件是透明玻璃,内部的精巧结构一览无余。
“几位大叔,你们上来看吧。”
“此物,我称之为‘双动鼓风机’的模型。”
他用手指轻轻推动着一根连接着琉璃片的细杆。
“寻常风箱,推一次,送一次风。”
“拉回来时,是空行程,白费力气。”
“而我这个,二位请看。”
随着他的推动,那片充当活塞的琉璃片在方盒内来回移动。
众人能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前推,还是后拉,都有另一端的进气阀门随之开合,发出轻微而清脆的“咔哒”声。
一股无形的气流,被持续不断地,稳定地从出气阀门送出!吹得讲台上的几粒粉笔灰都飘了起来。
“双向送风……天呐,活门!是活门!”
“每个门都只能向一个方向打开!”
陶成道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他失声惊呼,呼吸陡然变得急促起来,一张脸涨得通红!他死死盯着那三个自动开合的小小琉璃片,仿佛看到了神迹。这一个小小的改动,看似简单,却意味着鼓风的效率,凭空提升了整整一倍!
朱元璋的瞳孔骤然收缩成一个危险的针尖!
他想得更远!
效率提升一倍,意味着冶炼时间可以缩短一半!意味着炉火的温度可以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味着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时间,都将是无法估量的财富!
而这一切,仅仅是眼前这位转世仙人,随手拿出的一个……“模型”?
这时,锦书提着一个小小的竹篮走了回来,里面装着几块漆黑如墨的物事,以及一些草绒木屑。
那东西通体黝黑,表面布满了细密的孔洞,状如蜂窝,质地却坚硬如铁。
这,便是焦煤。
李去疾没有多做解释,他将那鼓风机模型放回原位,又指向了另外一个玻璃造物。那是一个带着活塞与连杆的玻璃汽缸。
“但是,人力与畜力,终究有限,还是不够!”
“即便是利用水车,鼓风的效率还是差了一些。”
“接下来,才是重点!”
李去疾在一个玻璃瓶中倒入水,取出几小块指甲大小焦煤,置于琉璃瓶下方的一个托盘上,又放上一些草绒木屑,用火折子点燃。
嗤!
随着木屑燃烧,那几块小焦煤也被引燃,一簇带着幽蓝的橙色火焰,很快升腾而起!
几乎没有浓烟。也几乎闻不到刺鼻的臭味。
只有纯粹到极致的光与热,稳定而猛烈地燃烧着,那么小的几块焦煤,将周围的空气都灼烧得微微扭曲,一股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
仅仅是这一手,就足以证明,此“焦煤”,确是远胜木炭百倍的绝佳燃料!
三人的目光被瞬间吸引了,他们死死地,一眨不眨地,盯着燃烧的焦煤,屏住了呼吸。
但很快,他们顾不上去看那团火焰了。
在火焰的炙烤下,琉璃瓶中的水,开始剧烈沸腾,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
白色的水汽,凝成一股肉眼可见的白龙,顺着琉璃管道,发出一阵尖锐的“嘶嘶”声,怒吼着涌入玻璃汽缸之中!
然后。
在三人毕生难忘的,惊骇欲绝的注视下。
哒!
一声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