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 2)

“这里是我们工坊的‘员工宿舍’。”

李去疾随口介绍道。

朱元璋的目光却陡然一凝,他扫过那些干净整洁的院落,以及院落里晾晒着的,没有一个补丁的衣物,眼神微微一动。

几人走进其中一栋,能看到里面是一间宽敞明亮到不像话的大屋子。

数十张长条木桌整齐排列,地面用青砖铺就,擦得光可鉴人,一尘不染。

“这是食堂,旁边还有个小卖部。”

不等李去疾细说,一旁的朱标便笑着开口了,语气中带着一丝与有荣焉的自豪。

“大哥说了,凡是在工坊做工的匠人师傅,有伙食津贴和住宿津贴,不相当于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可以在小卖部里买些油盐酱醋,或是给家里的婆娘娃儿扯几尺新布。”

朱标的话音,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下。

朱元璋、宋濂、陶成道三人,齐齐僵在了原地。

包吃包住?

还有……生活补贴?!

这……这哪里是做工,这分明是当官老爷!

朱元璋的脑海里,下意识闪过当初起义时的记忆。

那些工匠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的是破败的工棚,他们的手艺是天下一绝,可活得却不如一条狗!

他建立明朝后,设立户籍制度,工匠们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可还是远远比不上这里!

他猛然想起了之前在纺织工坊看到的那一幕。

那些工人们的令行禁止,还有看向李去疾时,眼中那发自内心的狂热与崇拜。

他当时觉得,那像是在练兵。

现在他才幡然醒悟。

这哪里是在练兵,这分明是在培养最忠诚不二的死士!

一股森然的杀机,自朱元璋心底一闪而逝!

好手段!此等收买人心的办法,这些底层的普通人必然感恩戴德,甚至愿意献出生命!

若是换了旁人,他朱元璋的小本本上,早就给对方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红叉!

可……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正笑着点头的儿子朱标身上。

那股凛冽的杀意,刚冒头就被什么东西硬生生摁了回去。

朱元璋看着朱标对李去疾那份发自内心的亲近和信赖,脑中思绪万千。

不对!标儿在此,李去疾将一切交由他打理……这不是在收买人心为己用,这是……这是在为他朱家,为未来的大明太子,培养一股最忠诚、最可靠的班底!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便再也遏制不住。

朱元璋看向李去疾的眼神,瞬间又变了。那份炽热的精光缓缓敛去,化为一种深沉的看自家的麒麟儿满意与欣赏。

就算是“仙人”,要是不能被他朱元璋掌握,那还不如杀了!

可如今,“仙人”是他儿子朱标的大哥,

四舍五入一下,不也是他朱元璋的儿子吗?

就像他朱元璋的干儿子穆英。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满意。

李去疾对此毫无察觉,他领着众人穿过食堂,来到尽头一个更大的房间。

“到了,这里是‘大讲堂’。”

他推开门。

一间足以容纳上百人的巨大房间,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房间最前方,是一面被桐油和木炭涂抹得漆黑平整的巨大木板,旁边还整齐地放着几根用石膏石灰混合压制而成的白色粉笔。

“我就在这里讲。”

“这样方便一点。”

“锦书,你们先去那几个玻璃零件拼好,然后送到这里。”

李去疾径直走到那块巨大的黑板前,拿起一根粉笔,从容转身。

朱标站则担任起“助教”,取来了笔墨,交给听课的几人。

李去疾看着台下。

此刻,三个身份尊贵到足以让整个大明王朝抖三抖的男人正襟危坐。

一个开国皇帝。

一个开国文臣之首。

还有一个格物院祭酒。

他们就像是三个刚刚进入蒙学,即将聆听圣人教诲的学童,带着一丝紧张,一丝好奇,还有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与敬畏,仰望着台上的“先生”。

李去疾清了清嗓子,在万籁俱寂中,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大字。

【钢铁】

他放下粉笔,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人。

“在讲如何炼钢之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讲堂里回响,清晰而有力,仿佛带着某种洞穿时代的魔力。

“你们觉得,想要炼出好铁,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