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我怎么也兴奋起来了?
我明明是想让这两个中二病恢复冷静。
怎么自己也跟着中二起来?
李去疾发现,昨天和今天,自己说的话似乎说得有些多了。
就像是……
希望通过这位马大叔,去影响朱元璋那位皇帝,再影响这个时代。
似乎……
一个深埋在心底,连他自己都刻意不去触碰的念头,在此刻破土而出。
他希望改变!
改变那场华夏百年的沉沦与屈辱!
前世网上冲浪的时候,键盘敲得噼啪作响,总能看到一些刺眼的论调。
“别吹了,换哪个朝代都一样。”
“清末那种降维打击,谁来了都得跪,都得割地赔款。”
每当看到这些,李去疾都只是付之一笑,懒得争辩。
可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反驳,却在他心里,构建出了一幕幕推演的沙盘。
若是强汉。
面对跨海而来的红毛夷,那个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朝代,会怎么做?
或许会惊愕于对方的船坚炮利,或许会吃几次败仗。
但根植于血脉的骄傲与强悍,会让整个帝国从上到下,迅速凝聚成一股复仇的烈焰。
无数的工匠会被征召,无数的士兵会开赴海疆。
他们会用敌人的鲜血与钢铁,铸就自己的成长。
最终,用同样的方式,甚至更惨烈的方式,打回去。
告诉那些蛮夷,什么叫做礼尚往来。
若是盛唐。
万国来朝,威甲四海的“天可汗”,会容忍一群红毛在自己家门口耀武扬威?
当初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将其视为自己的奇耻大辱!
恐怕皇帝的圣旨还没到地方,边疆的节度使就已经点齐兵马,自己先动手了。
打了小的,来了老的?
那正好。
连你老家一块端了。
大唐的军队,从不畏惧任何敌人,他们只恨敌人不够多,功劳不够分。
汉朝和唐朝,即便在亡国前夕,整个国家四分五裂,那些分裂政权依旧打得周围的蛮夷抱头鼠窜!
就算是偏安一隅的赵宋。
那个被后世许多人诟病“软弱”的朝代,真的会不堪一击吗?
十数万宋民,在走投无路之际,选择和幼主一起跳海自尽,也不愿投降。
掌权者或许羸弱,但那个时代,依旧充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
那么,他现在身处的大明呢?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二百多年后,当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没有选择投降,没有选择苟活。
他亲手杀了妻女,然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为这个王朝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大明,是有脊梁的。
从开国的朱元璋,到末路的崇祯,这根脊梁,或许会弯,但从未真正断过。
秦、汉、唐、宋、明。
这些一脉相承的华夏正统王朝,无论强盛或衰弱,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
那就是“华夏”这个概念,是深入人心的。
是天下所有人的共识。
国与家,是一体的。
抵御外辱,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荣耀。
可偏偏,是那个取代了大明的清朝,迎来了那百年屈辱。
为什么?
因为,清朝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