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即将喷薄而出的怒火,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按了回去。
他愣住了。
朱标也愣住了,他反复咀嚼着这六个字,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对啊!
为什么非要是二选一的对立?
为什么不能两者皆重?
“农为国本,是为国之根基。无农,则国无粮,民心不稳,天下必将大乱。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去疾的声音再次响起,先是肯定了朱元璋的核心思想。
这让老朱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是,国家之繁荣,在于流通,商为国之血脉。”
“若无商,农人丰收之粮,只能自食。工匠精制之器,只能自用。天下财富,便是一滩死水。”
“重农,是让国家能站得稳。”
“重商,是让国家能跑得快。”
“根基要稳,血脉要活。一个国家,既要站得稳,也要跑得快,才能称之为强盛。”
一番话说完,雅间里再次安静下来。
朱元璋皱着眉,他想反驳,却发现李去疾的这番话,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他将国家比作人,将农比作根基,将商比作血脉。
这个比喻,简单,却又深刻到了极点。
一个根基再稳的人,若是血脉堵塞,那也是个病人,离死不远了。
李去疾见状,也没有继续深入讲下去。
每个人经历不同, 形成观点想法也不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关键是马大叔是老二的父亲,不能太驳了他的面子,
见好就收,免得马大叔下不来台。
李去疾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的天空,带着一丝悠然的感慨,道:
“可惜啊。”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纸上谈兵。”
“毕竟对当今天子来说,现在采用这种方法也是无可奈何。”
“毕竟大明刚刚建立,国库没多少钱,但粮仓里更是没多少粮食,北边还有残元虎视眈眈,南边又倭寇四起。”
李去疾每说一句,朱元璋的瞳孔就收缩一分。
“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这种时候,皇帝老儿哪有心思去琢磨什么血脉通不通畅?”
“他要的,是先让大明这个‘人’活下来!”
“所以,重农抑商这种法子,虽然粗暴,虽然有百般弊病,却是眼下见效最快的手段。”
“一刀切下去,逼着更多人去种地,总归是能多打些粮食出来的。”
李去疾摇了摇头,拿起一杯茶水一饮而尽。
“坐在那个位置上上,陛下怕是也没得选。”
“毕竟,先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胸中那股直冲天灵盖的怒火,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熄灭得干干净净,连一丝青烟都没剩下。
他呆呆地看着李去疾,嘴巴半张着,整个人都懵了。
又是“未卜先知”!
国库空虚,这是他心头最大的痛!
这件事,除了他与几个核心的臣子,外人根本不可能知晓!
这……这小子是咱肚子里的蛔虫吗?
咱的难处,咱的苦衷,咱那些睡不着觉发愁的事情,怎么……又被他猜到了!
而且,他居然……理解咱?
朱元璋完全不感觉生气了,甚至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爽感席卷全身。
这情绪一上一下的变化来得太快,他甚至都觉得有些飘飘然,有种想再来一次的冲动。
李小子的这张嘴啊,真是让咱又爱又恨!
等等!
咱不是正好问一下怎么充盈国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