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大吃一惊。
“怎么可能!”
在朱标看来,对的东西,就该宣扬才对。
为什么会被毁掉?
李去疾思考了一下,说道:
“举个例子吧。”
“就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一个人当上君王,是得到‘天’的承认。”
“可实际上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天爷哪里会管谁当皇帝?”
“但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直接将这套理论定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时,诸子百家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他们找出了各种论点和证据,反驳‘天人感应’。”
“他们说的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其中有很多确实是相当科学的。”
“但对统治者而言,这些真理与科学会影响他的权威。”
“到了汉宣帝时期,董仲舒的儒学被推举成了唯一官学,”
“其他诸子百家大量的思想着作被封禁销毁!”
“‘愚昧’战胜了‘真理’。”
李去疾有些唏嘘。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其实就是套了一层皮的神学宗教。
“教会”这玩意儿能有多坑,看看欧洲中世纪就知道。
从此以后,“诸子百家”那种大量思想碰撞的浪漫时代,在中国历史几乎绝迹。
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僵化直至麻木。
朱标只觉得脑子被重锤砸了一下。
如果是以前,他只会感叹震惊大哥的博学。
但如今,他知道自己就是未来的皇帝!
就是“天人感应”最大的受益者!
“大哥……这‘天人感应’就是全错的吗?”
朱标有些失魂落魄。
李去疾又轻笑一声,说道:
“老二啊,这就相当于一把柴刀。”
“能用来砍柴,也能用来杀人。”
“这‘天人感应’虽然僵化了思想。”
“但某种程度上,也有着积极意义。”
“董仲舒的这个理论,虽然能帮统治者巩固统治。”
“但也给统治者挖了大坑!”
“他将人间发生的灾难,与皇帝的政治得失联系在了一起。限制了当时开始无限膨胀的皇权。”
“以前的统治者,在民间发生各种灾难,百姓受尽苦难时,还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只要那些帝王,依靠‘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那就是给自己套上一个限制器。”
“一个无法对灾难置之不理的限制器!”
“只有发生灾难,那就是你这皇帝的责任!”
“一旦发生灾难,百姓受苦,你这个皇帝就必须管!”
“那些荒淫无道的昏君,在发生灾难时,多多少少会克制自己减少做出出格的事情。”
“那些励精图治的明君,在发生灾难时,肯定会努力治理灾情,消解灾难,以免影响自己名声。”
朱标有些回过神,又有些疑惑地问道:
“大哥,既然灾难不是因为皇帝失德出现的。”
“那又是因为什么?”
“像是唐朝宋朝元朝,灭亡的时候都出现了大量天灾啊?”
李去疾随口说道:
“哦……”
“那只是正常的自然气候现象,不受人力影响。”
“两百多年后,大明也会来一次足以灭国的天灾。”
“叫做‘小冰河期’。”
“嗯……而且这是中国历史上四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