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
从没有系统性地学过帝王心术。
但社会底层的磨砺,让他有了极为坚韧的意志,以及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在起义发家崛起过程中,通过和各个对手的征战和权斗,慢慢积累经验,逐渐懂得如何掌握权力。
同时,他也在不断地观察和学习,从身边各种人才身上,吸收他们的经验和方法,逐渐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到了现在,他还要求自己不断研读历史经典,从史书中中学习治国方略,学习进一步掌握皇权。
这让他一步步登上皇宝座帝,并将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
因此,朱元璋对“帝王之术”非常敏感。
在朱标说完这个例子后,他第一时间就发现,这个方法和他这么多年总结帝王之术,非常契合!
不!
比他这么多年的的总结,还要精妙!
底薪和提成,避免了手下偷懒,给一个手下发的钱越多,越代表这个手下干的活越多,绝对不会亏!
不,应该是发得越多,自己赚得越多!
更厉害的是“三十天进行一次排名,根据排名进行奖励”,这招简直太妙了!
这个排名的存在,首先是激励手下!让他们有进取心!
那些得不到奖励的,只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努力!
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让手下互相间之间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分化瓦解,让他们相互间无法形成小团体,与自己对抗。
妙啊!
真的是太妙了!
当然,实际应用的时候,肯定要复杂很多。
比如要设立好监察机制,确定每个环节都没造假,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但这个例子中传达出来的理念,已经足够朱元璋消化一段时间了!
朱元璋一时间沉浸在思索中。
房间里其他四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徐达和常遇春,思考如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军队中。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想着改造这个方法来管理手下。
朱标见其他人没有动静,有些奇怪,问道:
“父皇……”
“你们怎么都不回答?”
“儿臣说错什么了吗?”
朱元璋被惊醒,大笑说道:
“标儿!”
“你没说错!”
“是说的太好了!”
“我儿真是有大才啊!”
“咱当然是选第二种,继续说!”
原本,朱元璋还担心,朱标失忆又在外面三年,难以适应皇宫的生活。
可现在,才知道朱标年纪轻轻就掌握了帝王心术的精髓!
朱元璋不由心情大好!
朱标继续说道:
“我觉得……”
“藩王的供奉,也能用同样的方式。”
“不过应用时,对此还要进行改进。”
“老师说这叫‘工分制度’,我称之‘衡算赋分法’!”
“藩王分封后,可以考察藩王每年对领地的贡献。”
“每年,根据其贡献程度计算功勋积分,对藩王进行奖励。”
“此外,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结,按照上一年的功勋进行排名,”
“根据排名高低,再对藩王进行额外奖励!”
“还有,这个方法也能用在军队和官员考核。”
“比如在军队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演武比赛,比赛内容,就是士兵们平时操练的各种东西。”
“每次演武,根据士兵成绩登记积分。”
“一段时间后,公布一个排行榜,将积分排前的士兵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