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倾天下之力养“朱”(2 / 2)

两者的差别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朱元璋的脑子刚刚经历了一堆数字风暴,一时间也没回过神。

马皇后微微沉思,眼神一紧,已经明白了李去疾想表达的意思。

但她没有说出口,依旧安静坐在朱元璋旁边。

一旁的朱标则是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

“只要把大米换成宗室就行!”

“三百年时间,足够宗室传承到第十五代!”

“就算每个宗室只生下两个儿子!”

“第十五代的宗室人数也能超过十六万!”

“就算这十六万人都是奉国中尉!”

“每人每年俸禄四百石,那就超过六百四十万石!”

“要是再往下一代,就超过一千八百多万石!”

“要是还算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还有其他等级的宗室,以及一个宗室可能生下两个以上的儿子,那需要把数字相加,再翻好几倍!”

“那么多宗室俸禄!能够直接拖垮朝廷国库!”

当!

刚刚从数字风暴中缓过来的朱元璋,只觉得再次被当头一棒!

六百万!

一千万!

相加再翻好几倍!

朱元璋仿佛看到,漫山遍野数不清的小猪仔,朝着自己冲过来,想要喝自己的血吃自己的肉。

遍体生寒!

李去疾点了点头,说道:

“结论是对的。”

“但实际上,我的意思是,”

“就算是每个宗室只发一粒米。”

“十几代下去也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了。”

“我说三百年其实已经是往大了讲了。”

“按照如今的政策,不出两百年,朝廷收上来的税,就要全部用来支付宗室供奉了。”

李去疾在心里默默想道:

“实际上两百年也不用,二十年就差不多了。”

历史上,朱元璋给二十四个儿子封了王。

按照亲王每人五万石的标准,光是这些儿子,每年就要刮走一百二十万石!

随着第三代的孙子出生长大,按照朱元璋制定的规则,亲王的儿子年满十岁,就能被封世子或郡王,开始获得供奉。

每个郡王六千石,也不是小数字。

没几年,朱元璋就察觉宗室供奉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因为实在拿不出,一些藩王甚至都领不到供奉。

于是,朱元璋调整了供奉标准。

亲王改成每年一万石。

郡王改成每年两千石。

一直到最低的奉国中尉,改成两百石。

反正还是比朝廷官员高很多。

而且朱元璋没有改善继承制度。

奉国中尉的孩子还是奉国中尉!

也就是说宗室成员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最重要的是,后面还发生了“靖难”!

朱棣以用藩王身份造反成功,登上皇位。

为了防止有人模仿自己,朱棣采用各种措施逐步收回了藩王的各种权柄。

为了安抚藩王,朱棣重新将藩王的岁俸改成五万石。

同时禁止藩王参与“士农工商”,只能依赖朝廷供奉。

从此以后,明朝宗室彻底成了寄生虫。

什么活都不用做,每天吃喝玩乐,多生些孩子,等着领岁俸就行。

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人数实在太多,大部分宗室已经根本领不到供奉了,

有些宗室不得不出去偷偷干活自食其力,

有些甚至连宗室的头衔也不要,直接逃荒去了。

但还是有几十万宗室寄生在朝廷,

每年朝廷要耗费无数钱粮白白供养这些宗室。

倾天下之力养“朱”,这句话没有丝毫夸张。

马皇后听李去疾说完,点了点头,轻声问道:

“李先生。”

“那你有解决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