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品:每年七百五十石。”
正二品:每年六百石。”
“从二品:每年五百石。”
“正三品:每年四百石。”
“从三品:每年三百石。”
……
“正九品:每年六十石。”
“从九品:每年五十石。”
一口气说完,完全不带停歇!
李去疾都被惊到了,不由说道:
“马大叔!可以啊!”
“这么偏门的东西,你居然记得这么清楚!”
朱元璋没回应这个调侃,又做了个深呼吸,说道:
“李先生!”
“我也问你个问题!”
“你知道咱大明一个普通农民,一年能开垦多少荒田?”
“忙活一年,一般的收成是多少吗?”
呵呵!
你一个商人,
五谷不识,四体不勤!
不可能知道这种事情吧!
但李去疾点了点头,没有丝毫犹豫,回答道:
“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
“但我们这附近,要是原本没土地,只去开垦新荒地,一般能开垦十亩左右。”
“再开垦更多,一个人就有些忙不过来了。”
“种太多地,来不及锄禾,影响庄稼长势,得不偿失。”
“收成的话,会受地区、土壤、作物、天气等各种影响。”
“运气不好,颗粒无收,一年白干。”
“运气好的话,每亩能收获二石甚至三石。”
朱元璋不由“咦”了一声。
他是农民出身,自然明白李去疾说得相当准确。
随即,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
“你原来知道啊?”
“一个农民,一年忙到晚,运气好的时候,一年才有三十石的收成!”
“农民还要交税!”
“有时候遇到天灾,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而大明官员最低的俸禄都有50石!”
“官员处理政务确实累。”
“但再累!还能有农民种田累吗!”
朱元璋说着说着,都有些激动起来。
这些话勾起了他小时候的回忆。
“嗯,马大叔你说的对。”
李去疾没有反驳,主要他也非常认同这最后一句话。
另外,他已经察觉到,这大叔不是一般的犟。
要是再讨论下去,
就会变成前世网络上互相杠甚至对喷的局面。
毕竟对方是自家二弟的父亲。
没必要和这位大叔争这种对错。
朱元璋愣住了。
他都准备等李去疾反驳自己了,没想到对方直接赞同了。
这让他有种有力无处使的古怪感觉。
一口气憋在胸口,不上不下。
这种感觉,比吵输了还难受!
朱元璋觉得很不痛快,
他能感觉到,李去疾不是认同,而是敷衍!是懒得与他争辩!!
这比直接反驳他,更让他火大!
定了定神,朱元璋继续问道:
“李先生,你依然觉得大明官员的俸禄少吗?”
李去疾有些无奈。
这哥们太较真了。
“多”与“少”是相对的,
与农民比,官员确实是“多”。
甚至农民与流民乞丐比,那也能说“多”。
但只要换个对象,那就是“少”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少”!
李去疾叹息一声,反问道:
“马大叔你很清楚大明官员的俸禄。”
“那你知不知道,天子将来,对他的子孙们,有什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