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里顾廷烨气晕了生父,又被继母兄长赶出家门,紧接着便被外室背刺了一刀,带着儿子跑了。
顾廷烨恨他那个外室,要知道他之所以和父亲争吵,都是为了要给曼娘挣个名分来,她却弃自己而去,顾廷烨发誓等找到了人,一定不会放过那个女人。
但现实是,汴京城中没了他的容身之地,他只能以寻找儿子为由,离开汴京。
带着女儿离开汴京后,他也曾认真的找过,毕竟想要报仇,也想找到儿子,但他带着女儿辗转多地都没有消息,最后到了禹州。禹州是赵宗实的地盘,他曾是官家的养子,其实就名分上来说,倒是比兖王和邕王更具备继承大统的资格。
顾廷烨本质上就不是个安分的人,在经历过被赶出侯府,那些曾经称兄道弟的朋友,立刻离他而去,甚至对他多番的责骂羞辱,叫他明白权势的重要性。
他离开汴京,也是想要在外闯出一番天地,叫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后悔莫及。
想到汴京城里斗成乌鸡眼的兖王和邕王,顾廷烨想着这或许就是自己的机会,便改名为白烨,想了法子投奔了赵宗实,到底是侯府公子,又曾被顾偃开悉心教导过,在军事上这一块,也是有些天赋,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成了赵宗实倚重的将领。
但他知道,这远远是不够的。
所以他一直都在等一个机会,一直到在禹州看到了陌生面孔,又听得团练得了皇上的密旨,说要人以后尽力的辅佐新皇。
顾廷烨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赵宗实虽胆子小,但儿子赵策英倒是颇有胆气,也有些聪明,在接了密旨后,立刻给官家递了几道折子,却都没有下文,便猜出来,汴京城内可能有巨变。
当机立断,就让顾廷烨亲自悄悄的去一趟汴京城,去了汝南郡王府,从汝南郡王的嘴里知道,汴京确实不太平,尤其是官家表明了要立邕王为储君的消息。
汝南郡王让顾廷烨赶紧回去,并且给孙子赵策英带去一封密信,说所有交待都写在上面,来日他们说不得有一场大造化。
顾廷烨不是笨蛋,他也是有几分小聪明,听着汝南郡王的话,心也是砰砰直跳,连夜赶了回去。
回到禹州,他虽不知道汝南郡王信里到底写了什么?但也能猜出一点来。
立刻不但的鼓动赵宗实回汴京,面见圣上,但赵宗实却犹豫的很,因为宗室没有命令,不得私自离开封地,擅入汴京,违者,轻则杖责,削减爵位,重则要被挨上一个谋逆的罪名。
不过经过他再三的鼓动,再加上赵策英也有意,在两人的接连劝说下,赵宗实也同意了。
因是私自进京,也不敢带太多的人,想着想到城外,打探一下消息,若真的有异动,凭借着顾廷烨侯府二公子的身份,也是可以调动京郊虎贲营。
却没想到,这才到京郊外,就被顾廷煜给堵了正着。
顾廷烨愤恨的看着顾廷烨,心中真的是生出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顾廷煜果然是自己终身的死对头。
不过他就不信,顾廷煜真的敢杀了自己,他的前途大好,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若是背上一个弑弟的名头,便是这个弟弟是个谋逆之人,他的名声有污,大好的前程自然也会受损。
顾廷烨不想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决定赌一把,顾廷煜不会杀自己,甚至操作得当之下,他还会帮自己善后。
抱着这样的想法,顾廷烨便刻意的放慢动作,到最后甚至直接丢了手中的武器,束手就擒。
顾廷煜看着顾廷烨,嘴角一扯,带着讽刺,他不会以为凭借着顾家这肮脏的血脉,他就不敢动手吧。
天真!
顾廷煜对顾廷烨被抓没有多少反应。
本就是一面倒的局势,随着顾廷烨被抓,赵宗实和赵策英身边就更没人了,盏茶时间后,战斗结束。
除了赵宗实,赵策英父子,顾廷烨还有赵宗实为数不多的几个心腹被抓,其他人都是就地斩杀。
顾廷煜见副将做的很好,把人捆绑的结结实实不说,嘴巴也都堵着,不叫他们叫嚷。心中满意,便道:“带走,回去请官家处置。”
赵宗实和赵策英父子是宗室子,赵宗实还有个官家养子的名头,身份上有些特殊,他们做臣子的不好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