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次和先前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不过是少数人的名次有了变动。
刘陵也有份参与一甲二甲前几名的评定,虽然对此欧阳修等几位主考官很是不高兴,但又拗不过赵祯,只能允许。
一甲三人,赐天子门生,进士及第出身。
状元,章家的章衡,字子平,建州蒲城人士。
榜眼,窦卞,字彦法,曹州冕句县。
探花郎,罗恺,字次元,龙州人士。
三人论到才学的话,自是章衡名列前茅,最为突出,也看得出来,是个做实干的人,窦卞和罗恺稍逊一筹,但才学亦是不俗。
两人倒是不相上下,但别看罗恺的年岁比窦卞要大,但相貌却比窦卞要好些,便被点为探花郎。
其实也不是没想过点选个年轻的,但剩下的那些学子,虽然才学都不错,但能比得上他们三人的,还真的没有,文章多多少少都差点。
本来有主考官拿了盛长柏的试卷出来,说他祖父是探花,外祖父王老太师也是配享太庙的名臣,年纪轻,样貌也不错,不如点为探花郎,祖孙两代探花郎也算是一段佳话。
却被赵祯驳了回去,盛长柏的文章作的不错,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窦卞和罗恺,更何况还拿他和章衡对比,更是没得比。不能为一段佳话,把德不配位的人给提上去,以为科举是什么开玩笑事吗?
赵祯发了怒。
提议的考官连忙请罪,赵祯虽没有计较,但心里对盛长柏却有了很明显的不喜之意。甚至以他年轻,性子不稳,文章也有所欠缺,把他二甲十三名的名次,还往后又挪了,让他落到了百名开外,险些落到了三甲里去。
有才学的不怕不出头,年轻人就该好好的磨一磨。
那考官一听到这结果,脸色煞白。
他的女儿嫁给了海家旁支的旁支,他便也就知道盛家和海家在议亲,对象便是盛长柏和海家嫡次女海朝云,便想着卖个好,和海家嫡枝攀上关系。
毕竟盛长柏才学和长相都不差的,不然的话那考官也不敢开口提这样的话,却没想到弄巧成拙。
这下子,不但被官家不喜,等到科举彻底结束,怕是盛家和海家都会记恨上自己。盛家自己倒是不怕,一个五品小官,即便是盛长柏祖父是探花郎,但一辈子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探花郎,外祖王家这些年早就已经没落。
唯独海家,若是盛长柏和海家嫡次女的婚事真的成了。
海家世家清流,不但官家对海家颇为看重,海家也争气,族中也算是人才辈出,祖上还曾同皇家联姻过。
他却是寒门出身,若是海家给他使绊子的话,他是躲不过的。
想通这一点后,那考官的脸上出现如死灰的表情。
考官:……死嘴,叫你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