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知否53(2 / 2)

如今皇宫已经在她的掌控下,只要刘陵愿意,宫中的消息,是一点都传不出去。

福宁殿也一样。

赵祯点点头:“是啊。”

“爹爹,我可以看看吗?”刘陵开口问道。

赵祯道:“也正好,这是欧阳爱卿送过来的科举前十名的文章,安平你也瞧一眼,看看哪个可为一甲。”

刘陵笑着应答道:“好。”

自刘陵开始全面接手了内廷司后,就已经开始试探赵祯在朝政上的接受度,刚开始赵祯是有些不能接受,毕竟他先前受制于刘娥,叫他对女子涉政,有些抵触。

不过谁叫他膝下无子。

这几年在新宠荣雨燕的枕头风还有心腹顾廷煜的不着痕迹的劝说下。

赵祯也渐渐的生出,若是老天真的不肯眷顾他,让他无子的话。

那培养女儿掌权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赵祯没想让自己的女儿如武则天一样去做女帝,那在他看来是大逆不道,倒反天罡的事。但如养母刘娥那样,做个大权在握的摄政公主他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养母刘娥都可以,他的女儿,正经八百的赵家血脉,为什么不行?

这样的念头没有的时候也就算,一旦生出来,身侧又有荣雨燕和顾廷煜影响,再加上刘陵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让赵祯不自觉的就开始培养起女儿,最明显的便是。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以往刘陵过来,他便会把政务搁置,但现在却不会了。

甚至若是遇到为难的事,还会主动的询问刘陵有没有什么好意见?

像是这次的科举就是如此。

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崇尚质朴务实,呈上来的十篇文章,也都是如此,文采斐然,各有精彩之处,提出的论点也都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可塑性。

位列此次科举的前十,名副其实。

排在首位的是章衡,之后是罗恺,窦卞,曾巩,苏辙,张载,苏轼,程颢,章惇等等。

可以说都是刘陵知道的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人才。

刘陵拿着手中的名单,也依次的看了他们的试卷,看的时候不住的满意点头。

纵然不是正史之中,但有实力的人什么时候都能出头,即便是考题上有一定的侧重和些许变化,也都一点不影响结果。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