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万民混天仪(1 / 2)

就在这一刹那,一声恢弘浩大、仿佛自太古洪荒时代穿越时空而来的钟鸣,猛地从九重天阙的方向传来。

钟声并不刺耳,却带着一种无可抗拒的穿透力,瞬间席卷了整个琼林苑,压下了广场上最后一丝细微的杂音,甚至仿佛直接敲击在每个人的神魂深处。

钟声悠扬绵长,蕴含着奇异的力量,涤荡着心头的尘埃与焦躁,让数万颗躁动不安的心,奇迹般地沉静下来,灵台一片清明。

紧接着,在数万道目光的聚焦下,琼鹤台那云雾缭绕的最高处,空间如同水波般一阵剧烈扭曲荡漾。下一刻,数道身影毫无征兆地凭空出现,仿佛他们本就站在那里。

为首一人,身着繁复庄重的紫金仙官朝服,头戴象征极高文官地位的七梁进贤冠,面容清癯,皱纹如沟壑纵横,记录着无尽的岁月与智慧。

他双目开阖之间,并无迫人精光,却深邃得如同星空,仿佛能洞悉人心,看透万物本质。其周身气息与脚下琼鹤台、与周遭天地完美融为一体,深不可测,正是当朝礼部尚书,文道大宗师——百里文渊。

其身后,跟随着数位气度沉凝、官服品阶稍低的官员,以及几位身着各异服饰的代表——有宽袍大袖、手持拂尘的道门高真;有身披袈裟、宝相庄严的佛门大德;还有气息或锋锐、或厚重的其他流派代表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此次大典的考官与监督团队。

礼部尚书百里文渊的目光,如同温和却无处不在的月光,缓缓扫过台下数万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他没有动用任何扩音法术,平和而清晰的声音却如同在每个人耳边响起,带着一种源自道则与权柄的天然威严:

“奉,天帝陛下谕旨:神朝抡才大典,启——!”

没有冗长的训诫,没有繁琐的仪式,只有这简简单单、却重逾山岳的一句话,宣告了这场汇聚天下英才的盛事,正式拉开序幕。

话音甫落,百里文渊抬起右手,宽大的袍袖对着空中轻轻一拂。

一道璀璨夺目的金光自其袖中激射而出,初时只有尺许长短,迎风便长,眨眼间化作一尊高达十丈、造型古朴奇拙、通体流转着玄黄二气的巨大仪器,稳稳地悬浮在琼鹤台正前方的半空之中。

这仪器形状难以具体描述,似鼎非鼎,似晷非晷,其主体仿佛由某种能够自行呼吸的玄黄神玉雕琢而成,表面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无数细密如沙、更在不断自行缓慢移动变幻的星辰刻度。

在这些刻度之间,更有清晰的山川地理脉络、城池村郭虚影、乃至万民生息劳作的光影景象在其中生生灭灭,沉浮流转。

一股涵盖九州八荒、统御万民气运、执掌因果命理的磅礴气息波动,如同潮水般向四周扩散开来,让台下所有修士,无论修为高低,皆感到自身渺小如尘埃,仿佛一切秘密在这仪器面前都无所遁形。

“此乃,上古传承之宝,‘万民混天仪’!” 百里文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平静无波,却字字千钧,“籍贯溯源,验明正身,涤荡邪祟,方可入秘境,参悟天机!凡非我神朝九州血脉之民,或身负不可赦之血债、因果纠缠不清、心术不正者,混天仪下,皆无所遁形!”

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落下,悬浮于空的万民混天仪骤然爆发出更加浓郁的玄黄色光芒,其上的星辰刻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旋转起来,那些山川地理、城池万民的虚影瞬间凝实,仿佛将整个神朝的缩影投射到了天空。

紧接着,一道柔和似水、却蕴含着无上威严与探查之力的玄黄色光幕,以混天仪为核心,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石子后荡开的涟漪,无声无息却又迅捷无比地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瞬间覆盖了整个广场,掠过了台下每一位年轻修士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