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璎所求,无非是在身份核实、文书流程对接上能顺畅些许,莫要因某些小鬼难缠,或因其他势力的暗中示意而平添不必要的波折与拖延。深宫之中,很多时候,不刻意刁难,能按章办事,便已是难得的善意与空间。
打点宗正司之事办妥后不过两日,虞璎便接到了居于漪澜殿的夏修媛遣人送来的帖子,邀她过殿一叙。
漪澜殿毗邻太液池,冬日里池水虽因引了地脉温泉未曾完全冰封,但水面依旧氤氲着寒气,殿周栽种的耐冬灵植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然而殿内却暖意融融,与室外恍若两个世界。
四角摆放着几盆罕见的“赤焰珊瑚”,通体赤红,自发散发热力,驱散了严冬的酷寒。
夏修媛今日未着繁复宫装,只一身素雅的月白云纹锦袍,乌发轻绾,斜插一支简单的碧玉簪,容颜秀丽,与虞璎见礼寒暄。
两人分宾主落座,宫女奉上香气清雅的“雾里青”灵茶。氤氲茶香中,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即将到来的抡才大典上。夏修媛出身姒姓,虽非八姓顶尖,亦是传承久远的大族,尤擅水利、城建等实务,在朝中根基不浅。
“听闻今次抡才大典,陛下尤为重视实务策问,强调学以致用,这对那些只知埋头苦修、不通庶务世情的子弟,可是个不小的考验。”
夏修媛轻呷了一口茶,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亦有一丝对族中子弟的期许与担忧,“我姒家此番也有几个不成器的子侄参与,只盼他们莫要丢了祖上擅长治水、规划城建的脸面才好。”
虞璎微微一笑,放下茶盏,应和道:“修媛娘娘过谦了。姒姓底蕴深厚,家学渊源,子弟岂是庸才?实务策问,正是检验真才实学、为国分忧之时,恰是姒家子弟扬名之机。”她言语得体,既捧了对方,又不显谄媚。
顿了顿,似不经意地将话题引向更深处,“却不知此次大典,八姓之中,还有哪些出众才俊参与?我等久居深宫,消息闭塞,也好听听,开开眼界。”
夏修媛抬眸看了虞璎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欣赏。她知虞璎胞弟参与大典,此问意在打听消息,摸清对手虚实,乃是人之常情。她本身对虞璎观感不差,加之虞璎协理司药局,位置关键,乐得卖个人情,便也不再藏私。
缓缓道:“八姓子弟,天赋异禀、资源丰厚者自是不少。姬家那位三公子,姬伯安,据说年不过三十,已至道基中期,对军政韬略颇有见解,是此次夺魁的热门;姜家有位旁支的姜明远,虽修为稍逊,但于经济之道、货殖往来嗅觉敏锐,曾提出过几条改良漕运的建议,颇得户部几位老大人赏识;妘家向来低调,但其族中一位名叫妘文瑾的女子,于协调宗门关系、处理地方势力纠纷方面,似有独到之处,不容小觑……”
她一一数来,如数家珍,显然对八姓及各大世家年轻一代的翘楚颇为了解,其间夹杂着一些关于其性情、擅长领域的点评,信息量颇大。虞璎凝神静听,默默将这些名字与特征记于心中,尤其是那位姬伯安,无疑是虞衡最强的竞争对手之一。
最后,夏修媛语气微顿,纤指摩挲着温热的茶杯边缘,似有深意地补充道:“对了,赢家此次也有一位子弟,名为赢子楚,据闻性情……颇为刚直锐利,锋芒毕露,与其族风一脉相承。听闻允容妹妹还有些渊源。此子若入朝,以其性情,怕是会掀起些波澜,不知是福是祸。”
虞璎心中一动,赢子楚……联想到赢允容那爽利大气、略带锋芒的性子,此子恐怕确实不凡,需得留意。她心中对弟弟虞衡即将面对的竞争对手层次与特点,有了更清晰立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