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位于皇城东南角,是一座飞檐斗拱、笼罩在蒙蒙清辉中的七层玉塔。塔身非砖非石,乃是以“蕴灵青玉”整体雕琢砌筑而成,日光下通体流淌着温润的光泽,月夜里则自行汲取太阴精华,塔身表面那些细密如星辰的玄奥符文便会次第亮起,与周天星斗隐隐呼应。
此地汇聚着神朝立国以来收集、创立的海量功法典籍、道术玉简,乃是帝国底蕴的象征之一,等闲修士乃至中低阶官员都无缘踏入。
挽秋手持青鸾宫令牌,经过三重由身着玄甲、气息森严的御林卫把守的玉桥,又在一处偏殿由两名面容模糊、气息如深渊的老宦官验明身份、探查有无夹带,这才被允许进入藏书阁第一层的偏殿。
此处专司收录、拓印赐予后宫妃嫔的各类功法。负责此事的是一位面容古板、皱纹深刻得如同千年树皮、修为深不可测的老宦官,其腰间悬挂着一枚暗金色的“守经”令牌,象征着他守护此地经卷的职责。
听闻挽秋来意是为虞婉仪拓印《太微两仪合和篇》前三层,他浑浊的眼珠似乎动都未动,只从宽大的袍袖中伸出一只干枯得如同鸡爪、却隐隐泛着金属光泽的手。
挽秋不敢怠慢,恭敬递上青鸾宫令牌与早已备好的、散发着纯净灵气的灵玉。老宦官验看无误,指尖在令牌上轻轻一点,留下一个无形的印记,这才慢腾腾地转身,走向身后那座高达三丈、散发着幽幽檀木与千年灵墨混合香气的巨大鎏金柜。
柜门上浮雕着百鸟朝凤、万兽奔腾的图案,灵光隐现。他取出一枚造型奇特的钥匙,插入锁孔,轻轻转动,柜门无声滑开一角,露出里面密密麻麻、悬浮在柔和光晕中的无数玉简。
探手入内,准确无误地取出一枚非金非玉、色泽温润如春水、表面有天然云纹流转的青色玉简——正是《太微两仪合和篇》的正本。
他并未直接将玉简交给挽秋,而是将其小心置于身旁一座刻画着精密空间阵纹的小型传送阵中。随着一阵微不可查的空间波动,光芒一闪,旁边一台形如千年蚌壳、通体由“凝神白玉”雕琢而成的法器缓缓张开,内里氤氲着乳白色的灵雾。
片刻后,蚌壳中灵光汇聚,缓缓吐出了一枚色泽稍浅、灵气波动也弱了许多,但内容一般无二的复制玉简。
“《太微两仪合和篇》前三层,不得私自外传,玉简可阅读三次,阅后即毁。”老宦官的声音毫无起伏,如同风吹过古井,将复制玉简递过,“下一个。”
挽秋双手接过,只觉玉简触手温凉,内蕴的玄奥道韵让她神识都为之微微一清,心中凛然,更加小心地将其收入早已准备好的、绣有青鸾衔芝图样的隔绝神识探查的锦囊中,再次躬身,悄然退出这肃穆之地。
回到青鸾宫时,日头已微微偏西。虞璎正在偏殿的小书房内,临窗翻阅着一卷不知从何处寻来的古老丹经。窗外几竿翠竹掩映,微风拂过,竹叶沙沙,更显室内清幽。见挽秋归来,她放下手中泛黄的书卷,眸中带着询问。
“婉仪,功法取回来了。”挽秋将锦囊奉上,轻声汇报了前往藏书阁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