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福音之境(1 / 2)

弦音见虞璎态度恭谨,神色真诚不作伪,并非那等得意忘形之辈,平静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婉仪喜欢,且能明白修仪娘娘的一片心意便好。娘娘常说,音律之道,贵在修心养性,通达自然,而非争强斗胜,炫技娱人。望婉仪善用此箫,于自身道途有所裨益。奴婢使命已达成,这便告退了。”

虞璎亲自将弦音送至殿外,看着那素雅的身影消失在宫道拐角,这才返回殿中。她轻轻打开紫檀木盒,一管长约二尺三寸、通体呈现深邃墨绿色、内里却仿佛蕴含着浩瀚星空、点点银芒如星子般闪烁不定的玉箫,静静躺在以天蚕丝织就的软垫上。

箫身触手冰凉,但那凉意并不刺骨,反而有种清心净念的效用,七处音孔位置天然,仿佛对应着某种星宿轨迹。仅仅是将其握在手中,虞璎便感觉自己的神识仿佛被清泉洗涤过一般,更加清明剔透,体内那缕木皇真气也似乎受到了某种牵引,跃跃欲试。

“燕修仪……这份人情,可不小啊。”虞璎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箫身,心中思忖。这位修仪的示好,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在后宫高层眼中,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易忽视的低阶妃嫔。这份善意,需要谨慎承接,更要借势而为。

她本就因修炼《长春宝篆》和《造化木皇功》,对生命韵律、天地节拍有着超乎常人的亲和与感悟,早年闲暇时也曾翻阅过一些基础乐理典籍。

此刻得了这地煞圆满的宝箫,如同为虎添翼,心中那股以音载道、印证己身的念头愈发强烈。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日里,虞璎在处理好司药局日常协理事务、完成日常修炼之后,便会于青鸾宫那处靠近小花园的凉亭中,或是月色清朗的夜晚于庭院开阔处,吹奏起这七星洞渊箫。

初时,箫声难免生涩,仅能成调。但她悟性极高,加之木皇真气对天地万物细微韵律的敏锐感知,进步堪称神速。那箫声初如春雨润物,细密无声;渐如幽谷溪流,清冷潺湲;再到后来,竟能隐隐引动庭院中草木生机随之起伏摇曳,与风声、叶声、甚至地下灵脉的微弱波动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

这一日,春光正好,暖阳透过稀疏的竹叶,在凉亭内洒下斑驳的光影。虞璎摒除杂念,手持洞渊箫,双眸微阖,不再刻意追求任何已知的曲谱,而是彻底放空心神,将自身对《造化木皇功》的感悟、对庭院内勃勃生机的感应,尽数融入吹奏之中。木皇真气随心而动,自然而然地透过箫身七窍,化为一个个灵动而充满道韵的音符。

起初,音符零星跳跃,如同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带着试探与渴望。渐渐地,音符串联成线,化作春风拂过万千叶片,带来沙沙的低语与生命的欢欣;又似地脉灵气在根系间无声流淌,滋养万物;更仿佛蕴含着花苞于寂静中积蓄力量、等待绽放那一刻的磅礴与静谧!

她的神魂仿佛彻底脱离了躯壳的束缚,与这箫声、与这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与那无所不在的天地灵机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一种玄之又玄的明悟,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识海!音,不仅是声,更是律,是道之载体,是沟通天地、抒发性灵、引动法则的无上法门!

“铮……”

一声清越无比、仿佛源自大道本源的鸣响,并非通过耳朵,而是直接在她神魂深处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