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宴中机锋(2 / 2)

一位依附惠妃的儒家出身嫔妃率先开口,大谈“礼”之重要性,认为宫闱之中,尊卑有序,礼仪规范乃是维系和谐之本,暗指某些人(如阿史那云)需更加恪守规矩。

兵家出身的美人则反驳,认为“兵者,诡道也”,有时亦需灵活变通,过于拘泥礼法,反而容易错失良机。两人虽未指名道姓,但言语间的机锋,隐隐指向了对待新晋妃嫔(尤其是阿史那云)的不同态度。

静心小尼今日也被邀请在列,她一直安静聆听,此时见争论稍歇,便双手合十,轻声道:“阿弥陀佛。万法缘起,皆有空性。执着于礼,或执着于变,皆是执着。不若放下分别心,以平常心观之。”她的话语带着佛门的超脱,试图化解争执,但也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这时,惠妃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虞璎:“璎才人出身妫姓,精通药石之理,于草木生灵之道必有独到见解。不知对此有何高见?”

虞璎知道这是惠妃在试探自己,她放下茶盏,从容应道:“回惠妃娘娘,臣妾浅见,无论是礼是兵,是变是常,皆如这园中花草。牡丹雍容,需精心养护,遵循其性;野草坚韧,亦有其生存之道。医者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宫闱之道,或许亦需明察秋毫,知进退,懂分寸,方能长久。”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回花草,以医理譬喻,既回应了问题,又避免了直接站队,言语圆融,让人挑不出错处。端贵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惠妃笑了笑,未再深究,转而谈论起一些无关痛痒的养生之道和宫廷趣闻,将略显紧张的气氛重新拉回表面的和谐。

宴席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方才宣告结束。妃嫔们纷纷起身向惠妃告辞,感谢款待。惠妃一一还礼,笑容依旧温婉得体。

虞璎随着人流走出长春宫,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多少暖意。这场赏花宴,看似风花雪月,实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行酒令暴露了学识修养的差异,谈玄论道则展现了立场与心性的不同。惠妃成功地将阿史那云推到了风口浪尖进行审视,也试探了其他妃嫔的态度。

回到青鸾宫,虞璎褪下略显繁重的宫装,只觉心神疲惫。这种无处不在的算计与机锋,远比修炼更耗心神。

她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在秋风中摇曳的翠竹,深吸一口气。宴席已散,但后宫的生活仍在继续。接下来的日子,她需要更加专注於《长春宝箓》的修炼,尽快冲击道基境。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因阿史那云承恩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深宫,永远不缺风云。

--------————————————---

在此征集妃嫔出生姓氏,有想法的友友可以留言?ˊ?ˋ? 同时感谢袁豪友友的催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