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完毕,虞璎带着这些“捡来”的材料,来到了负责宫内物资兑换的“内府库”。她并未直接兑换药鼎,而是用这些材料加上部分月例灵石,兑换了一个品质尚可的、最基础的“青石药鼎”以及一些常用的辅助药材。
虽然只是最基础的药鼎,但比起之前的玉钵已是天壤之别。虞璎相信,凭借自己的青木真气和对药性的精准把握,足以用这青瓷鼎炼制出品质不错的丹药。
就在虞璎忙于巩固修为、精研丹道之际,后宫之中,其他非世家出身的新晋妃嫔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各自背后势力的影响。
一位出身兵家、性格爽利大气的“美人”,在一次宫廷演武观摩中,竟能与侍卫简单切磋几招,其飒爽英姿引得不少宗室将领称赞,据说也引起了陛下的注意。
一位与墨家渊源颇深的“御女”,心灵手巧,善于制作各种精巧机关玩物,她进献的一款能自行清扫庭院的“机关扫帚”颇得几位喜好新奇的太妃欢心,连带着其所在的小小宫苑也受到了些许关注。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位与佛门关系密切的静心小尼。她虽无妃嫔名分,只在慈航斋修行,但其慈悲平和的气度,以及偶尔为宫中饱受心魔困扰或恩怨纠葛的妃嫔、宫人讲解佛法、化解心结的行为,渐渐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与尊重。甚至有位宗室郡主因家庭变故郁郁寡欢,经她开导后竟豁然开朗,其家族对佛门感激不尽。这种无形的影响力,开始渗透到宫廷的各个角落。
道门推荐的几位女子则相对低调,多是在自身宫苑静修,或与钦天监的道士探讨星象养生之道,但其深厚的修为底蕴和对天道的理解,也让人不敢小觑。
这些来自百家、佛道的女子,或许品级不高,或许不直接争宠,但她们各自拥有的独特技能、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以及所带来的不同思想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着后宫单一由八大姓世家女主导的格局。天帝似乎也乐见其成,对这股新风潮保持着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
虞璎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了然。陛下的平衡之术果然高明。引入这些势力,既是为了制衡八大姓,也是为了从不同领域获得支持,汲取养分,巩固神朝统治。而她自己,作为妫姓出身却又与端贵妃阵营靠近、自身拥有医药特长和气运的妃嫔,在这个日益复杂的棋盘上,位置也越发微妙。
这日,虞璎正在用新得的青石药鼎尝试炼制一种难度稍高的“辟谷丹”,苏女官悄然来访。她带来了一些品质不错的药材,说是端贵妃的赏赐,同时低声道:
“才人近日风头正劲,但也需谨记木秀于林之理。惠妃那边近来安静得反常,恐有后手。陛下对百家佛道之女渐露赏识,才人或可借此东风,与你那慈航斋的旧识多些往来,于你并无坏处。炼丹之事,循序渐进即可,勿要急于求成,引人注目。”
虞璎心中感激,知道这是端贵妃在提点她。的确,眼下她需要沉潜下来,巩固已有成果,而非一味冒进。与静心保持良好关系,拓宽人脉,亦是自保之道。
送走苏女官,虞璎看着药鼎中缓缓成型的丹丸,目光沉静。后宫如战场,亦是修行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