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娘娘教诲。”众采女再次敛衽应答。
随后,端贵妃随意问了些问题,多是关于家中长辈、修行进度、对宫廷生活的适应等。姬瑶回答得最为得体,言语间不着痕迹地恭维了端贵妃及其背后的姜姓。其他几位嫡女也纷纷附和,气氛看似融洽。
轮到虞璎时,端贵妃似笑非笑地问:“听闻你出自妫姓虞氏,精通药石之理?倒是一门实用的本事。宫中太医署亦有不少妫姓圣手。”
虞璎恭敬回道:“臣女愚钝,不敢言精通,只是自幼耳濡目染,略知皮毛。妫姓之责在于济世助人,臣女若有机会,愿为娘娘、为宫中尽绵薄之力。”
她将姿态放得极低,只提“济世助人”、“尽绵薄之力”,而非炫耀能力,并将妫姓定位在“辅助”角色上,巧妙地避开了可能存在的锋芒。
端贵妃闻言,唇角微勾,未置可否,转而问起了另一位采女。
召见时间不长,约莫一炷香后,端贵妃便面露倦色,挥了挥手:“罢了,今日便到此。赏。”
身旁女官端上赏赐,每人一对玉如意,寓意吉祥。只是姬瑶得到的那对,玉质明显更加莹润通透。
回到蕙芷苑,虞璎却心中沉静,她感觉端贵妃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能看透许多东西,今日的召见,更多的是一种宣告和审视,而非真正的青睐。
果然,当晚,那位曾在考核中提问过的年长女官竟悄然来到虞璎房中。她自称姓苏,乃宫中司药局的女官,品阶不高,却掌着实权。
“虞姑娘今日应对得体。”苏女官语气平淡,“娘娘让我转告姑娘,宫中需要的是安分守己、明白自身位置的人。妫姓医药之术确有价值,当用于正道,莫要卷入无谓的纷争,徒惹祸端。”
虞璎心中凛然,立刻起身行礼:“多谢娘娘教诲,多谢苏姑姑提点。臣女谨记于心,定当恪守本分,精研药道,以报天恩。”
苏女官点点头,留下一个不起眼的小瓷瓶:“此乃司药局炼制的‘清心丸’,于静修颇有裨益,姑娘好自为之。”说罢便悄然离去。
虞璎握着那瓶丹药,手心微湿。端贵妃的警告与安抚之意都十分明显。她既点出虞璎的价值,又警告她不要站错队,尤其是不要倒向可能与她对立的惠妃(姬姓)一方。
这深宫之水,果然深不可测。自己尚未见到天帝,便已身处两位天妃无形交锋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