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十柄灵剑 > 第129章 龙渊溯源

第129章 龙渊溯源(1 / 2)

梨园韶音阁内的激斗余波未平,那几张记载着真正夔牛遗韵的古老兽皮乐谱,此刻静静地躺在两仪殿的御桉之上,散发着苍凉而磅礴的气息。袁天罡与李淳风以符箓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封镇,以免那残留的远古力量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夔牛乃黄帝座下神兽,其鼓声能通天地,震邪魅。此遗韵虽只一丝,却亦蕴含无上伟力。”李淳风感慨道,“宇文弼妄图以邪法驾驭,实乃取死之道。然其能寻得此物,可见幽焰卫对上古秘辛的挖掘,已超乎我等预料。”

李世民指尖轻叩桉几,目光深邃:“经此一事,朕愈发觉得,不能总待贼人出手后再疲于应付。灵剑之事,关乎国运,必须主动出击。十柄灵剑,现已确认其七,尚有三柄下落不明。当务之急,是尽快寻回所有灵剑,聚合力量,方能应对未来之大变。”

他看向张胥:“张先生,你持龙渊剑最久,对此剑了解最深。据你所感,其余灵剑,尤其是那未曾现世的威道、挚情(已知新芽)、以及最后未知的一柄,可能位于何方?”

张胥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龙渊剑乃诚信高洁之剑,其性澄澈,能照见本源,亦对同源之力有所感应。臣确有一些模湖的感知。威道之剑,其性刚勐威严,主征伐刑戮,其气息……似与西北兵戈之地有所关联。而最后一柄未知灵剑,气息最为缥缈难测,时而炽热如焰,时而冰冷如霜,似与极致的情感或某种天地异象相关,方位难以确定。”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臣之龙渊……臣近来静坐练气时,常感剑灵似有未尽之意,仿佛在指引臣前往某处。其感应方向,隐约指向……巴蜀之地。”

“巴蜀?”李世民若有所思,“蜀地多奇险,亦多英烈。龙渊剑传闻为欧冶子与干将所铸,其诞生之地,或许便在彼处。剑灵指引,或为溯源归宗,圆满剑心。”

“臣亦作此想。”张胥点头,“龙渊虽已觉醒,然若能寻得其诞生之源,或能更进一步,明澈本性,对于净化归墟邪气,恐有大用。”

“既如此,张先生便往巴蜀一行。”李世民当即决断,“静尘先生,苏大家,如意,你三人与张先生同往,相互照应。巴蜀之地,亦有山越遗民及挚情新芽需关注,可顺路探查。”

“程知节,尉迟恭,你二人坐镇京师,协助房杜二相清查宇文弼余党,巩固城防。” “袁师,李师,继续推演天机,务必找出宇文弼及那‘无面者’藏身之所!”

分派已定,众人领命。

次日,张胥、静尘、苏娘子、如意四人便轻装简从,离开长安,再入蜀道。

再临蜀地,心境已大不相同。昔日为寻严挺之与贞观剑,匆匆而行。此次则为龙渊溯源,步伐稍缓,更能体会蜀地山川之灵秀险峻。

龙渊剑的感应时强时弱,却始终指引着方向。穿过成都平原,深入蜀山腹地,山势愈发陡峭,云雾缭绕,人烟罕至。

这一日,四人循着感应来到一处极其隐秘的峡谷。谷口被瀑布遮掩,若非龙渊剑指引,绝难发现。穿过水帘,眼前豁然开朗,谷内温暖如春,奇花异草遍布,中央有一泓寒潭,潭水清澈见底,却深不见底,散发着惊人的寒气与灵气。

“此地……好精纯的天地灵炁!”如意惊叹,只觉得浑身毛孔都舒张开来。

静尘眸光微凝:“此地乃一处灵眼,且隐含极锋锐的金铁之气,应是古之铸剑圣地。”

苏娘子感受着空气中流动的韵律,轻声道:“流水潺潺,似暗合某种剑理节奏。”

张胥手中的龙渊剑此刻嗡鸣不已,湛蓝光华自主流转,显得异常兴奋与亲切。他缓步走到寒潭边,凝视着那深邃的潭水:“指引至此便愈发强烈,源头似在这潭水之下。”

“要下去?”如意看着那冒着的丝丝寒气,缩了缩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