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白哑然失笑:
“全球第一,可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吹出来的,让我来考考你!”
“在旅顺口建设一座能造千吨大舰的船坞,你需要多长时间?”
范迪克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看向李四白道:
“即使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船厂,也只能建造两三百吨的船而已”
“在整个东方除了大明,就只有我们荷兰东印度公司,才拥有制造千吨级船舶的能力!”
“李大人,您说要造一千吨级的船,真的不是开玩笑么?”
看他一副自以为是的模样,李四白恨不得扇他两撇子。强压火气道:
“少废话,我就问你工期要多久!”
眼见对方发火,范迪克这才想起,这年轻人可是掌握着自己的命运。眼神顿时清澈起来:
“如果大人给我一百人,工具建材齐全的话,大概三年就能完工!”
三年?黄花菜都凉了!李四白大手一挥:
“我给你一千人!工期能提前多少?”
范迪克人都麻了。一千人都能打下澳门了,这位拿来修船坞?
腹诽归腹诽,不耽误他心算一番给出答案:
“要是有一千人,差不多十二个月就能完工!”
李四白闻言一愣:
“这不对吧,人数增加十倍,怎么工期才提前三分之二?”
范迪克一摊手:
“大人,并不是所有工序,都能靠增加人手缩短工期的!比如排水、风干…”
李四白也是一时心急,这才忽略了这基本常识。闻言点了点头:
“好,就按你说的,先给拿出方案来!”
范迪克闻言眨眨眼,双手一伸亮出刷了边的袖口:
“大人!你的港口顾问是不是太寒酸了?”
看他这副德行,李四白生出不妙的感觉。不过金州的未来在船坞之上,他当然不会吝啬:
“来人!给范先生找一套新衣服…”
且说范迪克洗澡换了衣服,又饱餐一顿。这才出门到港口转了一圈,然后便钻进房埋头写写画画。
次日一早,范迪克顶着两个黑眼圈,带着一份工程计划前来求见。
李四白打开一看一阵无语:
“你小子看我像懂拉丁文么?”
“没关系,这些图才是关键,具体计划我给您讲解…”
范迪克嬉皮笑脸:
“主要是我只会说汉语,并不会写…”
李四白也不计较。拉着他在书桌前并肩而坐,对着计划书逐条询问。
半个时辰下来,范迪克对答如流,不论是是技术还是逻辑,都是毫无破绽。
李四白虽对施工一知半解,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范迪克的规划的船台和干船坞,不论规模还是结构,都不如他做过的一些模型,却是最符合金州实际的。
而大型干船坞虽然性能优越,但不论成本还是工期,都是李四白无法承受的。
以清末李鸿章在旅顺口兴建的干船坞为例。虽然落成之后能建造万吨大舰,但其于1881开工,直到1890才落成。工期长达九年,耗资更是高达一百四十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