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旅顺口(1 / 2)

金州卫下辖五千户所,左右中前四所在金州城内。中左所在旅顺北城。

城外除盐场,还有一铁场在城东二百三十里。内驻一铁场百户所。

金州境内除金、旅二城,另有众多城堡、敌台、墩架。

其中五座堡垒红嘴堡、归服堡、黄骨岛堡、望海埚堡、盐场堡。

三座驿堡石河驿、木场驿、旅顺驿。另外沿边界要道,有敌台、墩架九十五座。一应城、堡、墩、台俱有官兵驻守。

而除了陆上辖区,金州还下辖大小岛屿近百。其中最远的海洋岛在近五百里外。

而不论远近,但凡有金州军民居住,李四白都要尽量走到。毕竟日后要和鞑子开片,万里有一真打不过,说不得还要逃到海岛上。

闲言少叙,且说兵备道车队出了金州,跨过南关岭一路向西南。

沿途大到驿堡,小到敌台或是了望墩堡台,只要有明军驻守,一概停车勘察。

李四白亲身入内,和军户及家属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人数待遇。

眼看他是大官,刚开始那些卫所兵还吓的够呛。不过李四白就是军户出身,对军户生活可以说了如指掌。

说不上几句话,就让军户们放下戒心,把满肚子苦水倒了出来。

侵田占地吃空饷,种种罪恶都和预料的一样。完全没问题的几乎没有,只是轻重的区别。

若按一般人思路,李四白应该揪出蛀虫,严惩罪恶。

然而他初来乍到,在军中没有班底。没有自己人可以安插,那办了别人有个卵用?

所以除了拿下个别罪大恶极,对军民迫害过甚的,其余只是记录在册,做个情况摸底而已。

另外此时正是秋收时节,李四白还要沿途统计,金州到底有多少耕地,极限能养活多少人口。

那位说衙门不是有田册么?如果田册可信,世上就没有两岁上班,二十二岁退休的人了。

王朝末年,文官武将地方豪强,侵占民田藏匿人口都是常态。

李四白不亲自摸底,恐怕永远弄不清真实状况。

一路走走停停,百多里的路程足走了五六日。这天终于来到了辽海咽喉:旅顺口。

旅顺口南北二城。北城在旅顺口袋型水域底部,南城则位于袋子口扼守水道。两者相距不足千米。

虽然号称二城,实则小如欧洲城堡。

北城周长一里一百八十步,折合现代单位约八百四十米。城池虽小,设施俱全。不但开有南北二门,还有一条两丈宽的护城河。

南城规模稍大,周长千米左右,也开有二门带护城河。登州运往辽东的粮饷,大部分是在此卸货。

按说如此险要之地,应当有重兵驻守才对。然而旅顺建城之初,只有一个金州中左千户所。

到万历十一年(1583),朝廷鉴于辽南的战略位置,增设黄骨岛千总、旅顺口游击和金州海防同知。又于万历三十年,在黄骨岛和旅顺口增设水兵。

看到此处,你是否觉得朝廷也干了点正事?

然而仅仅过了四年,朝廷就因财政紧张,裁撤了旅顺游击,改为守备一员。并裁汰水兵六百二十人!

所以时至今日,旅顺仍是一个千户所的建制。南城账面守军更只有一百八十二人。

这也是为什么明末历史上,常有鞑子一鼓而下数十城的记载。

原因就是除了辽阳、广宁之类的大城,所说的都是小城乃至堡城。额定守军一般不过百十人。

兵备道的车队刚到北城门前,中左所的千户,现任旅顺守备耿彪便带队出营。

李四白进城之后,第一时间就要求上城视察。耿彪不敢反对,亲自带他登上城头。

登高望远,旅顺口外海天一色。美景当前,李四白却皱起了眉头。

旅顺北城墙高只有两丈,别说辽阳广宁这些大城,比金州卫都矮了两米。

“耿守备,城中现在多少兵力?”

耿彪脱口而出:

“回大人,本所有兵一千一百二十人!除在南城一百八十二人,北城尚有九百三十八人”

李四白斜他一眼,冷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