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启恒将目光投向萧元宸,想看他如何应对。
萧元宸似乎早有准备,从容应答:“众卿所虑极是。关于药材质量与医者管理,孤以为,可设立专门的核查章程,由太医署与京兆尹协同负责,定期查验,对违规者严惩不贷。至于从长计议……”
他语气转为坚定,“然寒疾不等人,百姓疾苦亦是迫在眉睫。可先行在京城试点,设立总局与一两处分局,积累经验,若行之有效,再推广至各州县。凡事皆有风险,然为民谋福,岂能因噎废食?”
他这番话,既有对问题的正视,也有解决的方法,更有推进的决心。
萧启恒看着儿子在朝堂上挥洒自如,应对得当的模样,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与定夺:
“太子所奏,老成谋国,仁心可嘉。济民医局之设,利国利民,准奏。”
他一锤定音,随即下达具体指令:“着太子萧元宸总领此事,太医署、户部、京兆尹协同办理,尽快拟定详细章程,遴选得力人手,务必在寒冬深重之前,将此事办妥,使百姓能感受到朝廷恩泽。”
“儿臣(臣等)领旨!”萧元宸与相关官员齐声应道。
退朝后,萧启恒独坐御书房,回想起朝堂上的一幕,对身边的心腹老太监淡淡说了一句:“元宸此举,甚好。看来,这未来的太子妃,倒是个能让他多看人间烟火的。”
这句话,意味深长。他默许了太子此举背后可能存在的“私心”,因为他看到了更大的“公利”。
正沉吟间,殿外传来通传,皇后娘娘求见。
萧启恒收敛了思绪,语气平和:“宣。”
皇后端着一盅刚炖好的温补汤品,款步而入。她身着雍容但不失雅致的常服,眉宇间是多年未见的舒朗与平和。
曾经,为了稳住前朝后宫,平衡陈氏家族的势力,她这个正宫皇后没少忍辱负重,明里暗里受尽了当时风头无两的陈贵妃的刁难与打压,与皇帝之间也因种种制衡考量而显得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