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玄煞剑(1 / 2)

光阴荏苒,转瞬三月已逝。何太叔早在一月前便结束了闭关,转而静心稳固境界。

他深知,纵使心中再如何愤懑不甘,亦无法改变现实——筑基后期的瓶颈终究未能突破。

如今,他只能暂且出关,养精蓄锐。然而,眼下他不得不直面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他的剑道天赋。

他的资质不过中等,甚至称不上上等,这注定他在剑道一途难以登峰造极。

尽管他仅有筑基中期的修为,但筑基之下,已无人能与他匹敌。

因此,他决定另辟蹊径——寻找那些剑道天赋卓绝的修士,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现在的首要目标,便是获得更好的剑道天赋……”何太叔心中默念,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思及此,他收敛心神,整了整衣袍,转身化作一道清风,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内。

翌日,晨曦微露,何太叔已立于外事堂门前。十余载春秋流转,万事堂的建筑依旧如故,青砖黛瓦,古朴肃穆,未曾有半分改变。

唯一变化的,只有堂内的人。十五年间,修士来来往往,旧人离去,新人填补,如流水般更迭。然而,无论人事如何变迁,外事堂的职责始终如一——为修仙者提供所需。

何太叔踏入大堂,一位机敏的侍从眼尖,见他气度不凡,立刻上前相迎。待看清他腰间悬挂的玉牌后,侍从神色愈发恭敬,躬身引路,将他请至二楼迎客厅。

厅内,一位身着素雅长裙的女子正静候而立。她身姿婀娜,眉目如画,见何太叔入内,便盈盈一礼,嗓音清润道:“妾身姓王,忝为外事堂管事,不知仙师今日莅临,有何吩咐?”

见眼前之人已换成一位陌生女子,何太叔不由微微恍惚。

他犹记得上次造访时,接待他的还是一位姓李的老者,鹤发苍颜,言辞沉稳。

如今却换成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眉目如画,举止从容。这人事更迭之景,令他心中蓦然升起一丝岁月沧桑之感。

然而此刻并非感怀之时。何太叔略一定神,便将思绪压下,沉声道:本座此次出关,需借外事堂之力,收集一份剑道天赋卓绝的修士名录——尤其是那些身负通缉令之人。

他顿了顿,唇角微扬,语气平淡却隐含锋芒,正好借此机会,拿他们试剑,活动活动筋骨。

这番话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何太叔自然不会明言自己真正的目的——借他人之剑道天赋,补自身之不足。

在这弱肉强食的修仙界摸爬滚打快百余年,他早已深谙谨慎之道。

以为名,既能掩人耳目,又可名正言顺地获取那些天赋异禀却身陷囹圄的剑修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王管事闻言,眸中精光一闪。她轻拍玉掌,两名侍女立即应声而入。待她低声吩咐几句后,侍女们便恭敬退下,去取相关卷宗。

趁着这个间隙,王管事与何太叔攀谈起来。当得知眼前这位看似寻常的修士,竟是外事堂最为倚重的几位筑基期客卿之一时。

她脸上的笑容顿时明媚了几分,声音也愈发柔和转:原来是何仙师驾临,妾身方才多有怠慢,还望海涵。

她微微欠身,衣袖轻拂间暗香浮动,此事包在妾身身上,定当为您办妥。

何太叔淡然颔首,目光却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他心知,这份名录或许就是突破自身瓶颈的关键。

王管事这般殷勤态度,实则是因筑基期修士的特殊处境所致。修士一旦臻至筑基之境,便面临修行路上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其中自知结丹无望者,往往选择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部分修士勘破长生之艰,索性纵情享乐,沉湎声色犬马;另一部分则转而钻研修仙百艺,或炼丹制药,或炼器制符,以技艺磨砺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