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明一朝,历代皇帝都极度重视火器,成祖朱棣组建神机营,那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火器部队。
到了明末,虽然国势衰微,但红夷大炮依然是抗击后金的利器。
既然穿越到了宋朝,崇祯就绝不能让大宋重走“弓马骑射”的老路,必须要发展超越时代的火器,让大宋少走几百年弯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崇祯坐回龙椅,目光扫视全场,语气变得异常坚定:“朕决定,要在全军范围内,推行火器化改革!这不仅仅是增加几门炮、几杆枪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我大宋军队的作战方式!”
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份早已拟好的诏书,递给康履宣读。
这不仅是一份诏书,更是一份足以改变世界军事史的纲领性文件:
火器普及率: 凡大宋经制之师,每营之中,火铳兵不得低于三成。
综合装备率: 算上火炮、震天雷、火箭等重型及投掷类火器,全营的火器装备率,必须达到五成以上!
战术革新: 废除单纯的步兵方阵,演练“步、炮、骑”协同战术,以火器远程杀伤,长枪步兵结阵防守,骑兵两翼包抄收割。
“五……五成?”
即便是一向沉稳的韩世忠,此刻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陛下,这……这得要多少银子?多少工匠?目前的军器监,恐怕日夜不休,十年也造不出来啊!”
大宋虽富,但火器制造工艺繁杂,成本高昂,且极易炸膛,维护困难。
要让半数士兵都用上火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朕知道难,所以朕要改制。”崇祯显然早有准备。
“即日起,撤销原本隶属于工部和少府的零散作坊,由枢密院牵头,在全国各行省,设立军器局!”
崇祯站起身,走到赵鼎面前:“赵卿。”
“老臣在。”赵鼎躬身。
“这些年,你在工部尚书任上,力排众议,支持朕改良火药,推广新式战船,功不可没,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崇祯拍了拍赵鼎的肩膀:“朕今日,擢升你为中书省右丞相,总领国家财政,你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朕把钱袋子看好了,全力支持军器局的建设!”
赵鼎激动得胡须颤抖,不仅是因为升官,更是因为皇帝对自己实干精神的认可。
在重文轻武的大宋,因为搞军工而拜相,这是破天荒头一遭!
“老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
崇祯又转过头,看向站在末尾的一个身材瘦削、满手老茧的中年官员。
“陈规。”
那人浑身一震,慌忙出列跪倒:“微臣工部侍郎陈规,叩见陛下。”
崇祯看着这位历史上着名的火器专家、世界上第一根管形火器(长竹杆火枪)的发明者,眼中满是欣赏。
“陈爱卿,你的那篇《守城录》,朕读过了,写得好!关于火炮射角与火药配比的论述,深得朕心。”
崇祯亲自走下丹陛,将陈规扶起:“朕今日特简你为工部尚书,并兼任枢密院军器总监,这天下的工匠,朕都交给你管,天下的军器局,都由你来建!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哪怕是用钱堆,你也得给朕把那‘五成’的火器装备率,堆出来!”
陈规热泪盈眶。
他一生钻研奇技淫巧,常被士大夫轻视,如今却被天子如此重用,引为肱股。
“陛下!臣……臣愿肝脑涂地!若造不出利器,臣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