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妈祖教我做神女 > 第107章 运河浮世录

第107章 运河浮世录(2 / 2)

那年轻主事口中的“万民安居”,此刻在穗安听来,空洞得如同运河上掠过的风。

她看到岸边一处高耸的望江楼,朱栏玉砌,隐约有仕女凭栏,衣袂飘飘,指点着河景,笑语晏晏。她们的目光,或许从未真正落在楼下那些如同蝼蚁般挣扎的身影上。

这蒸蒸日上的盛世,这富丽堂皇的画卷,唯独缺了真正的主角——那些沉默的、被“安居”了的百姓的声音。

他们的悲欢,他们的血汗,似乎都被这奔腾不息的运河之水,无声地冲刷、稀释、带走了。

船队抵达一座重镇,需换乘马车经陆路一段。城门口,早有本城官员及一众士绅名流列队迎候,旌旗仪仗鲜明,场面极其隆重。

为首的是本地知州,气度雍容,谈吐不凡,其身旁一位身着锦袍、气度更显超然的老者,被众人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

“那位便是张知州的舅父,致仕的刘阁老!”礼部主事低声向穗安介绍,语气充满敬畏,“门生故旧遍天下,真正的清流砥柱!”

交接仪式在城门口临时搭建的彩棚下进行。刘阁老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他并未多言,只是对押运官员微微颔首,态度矜持而疏离。

但当其目光扫过那几箱贴着皇家封条的番薯祥瑞时,眼中还是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他询问了几句路途情形、京都近况,言语间引经据典,对朝廷政策、吏治得失评点一二,见解精辟,正气凛然,引得周围官员纷纷点头称是,赞其“老成谋国,心系苍生”。

仪式庄重而体面。

刘阁老始终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近乎完美的士大夫风范。他的每一句话都合乎圣贤之道,每一个姿态都彰显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气度。他是这“光辉灿烂”画卷中最耀眼的符号,代表着权力、清誉与道德的制高点。

然而,就在穗安随队伍缓缓入城时,眼角余光瞥见城门洞阴暗处的一幕:几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似乎想靠近看看热闹,立刻被如狼似虎的衙役挥舞着水火棍驱赶、呵斥,如同驱赶肮脏的苍蝇。

其中一个瘦小的孩子被推搡倒地,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随即被旁边惊恐的大人死死捂住了嘴,拖入更深的阴影里。

而彩棚下,刘阁老正对着官员们侃侃而谈“教化之功”、“民风之淳”。

那孩子瞬间消失的呜咽,与刘阁老清朗的“苍生”之论,在穗安的耳畔形成了刺耳的、令人窒息的交响。

这“光辉”太过耀眼,刺得她眼睛生疼,心却一点点沉入冰冷的河底。

车马粼粼,碾过平整的官道,驶向更北方的权力中心。

穗安靠坐在马车里,闭上眼。沿途所见,那富丽堂皇的官驿,喧嚣鼎沸的运河,体面光辉的大人物……如同走马灯般在眼前旋转。

一个声音在她心底越来越清晰地质问:

这煌煌盛世,这蒸蒸日上的大宋,它的基石何在?那些被“安居”了的、沉默的万民,他们的血肉,他们的呻吟,难道只是这幅锦绣画卷上可有可无的底色?妈祖所赐的番薯,真能填饱这盛世之下,无数张饥饿的嘴吗?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贴身存放的那枚非金非玉、边缘流转着毫光的拜帖——斗战胜佛。那帖子上仿佛带着一丝桀骜不屈的温度,透过布料,熨烫着她的指尖。

或许,只有那曾看透天庭虚伪、棒打乾坤的齐天大圣,才能在这片看似无懈可击的“大同”幻景中,为她劈开一条看清真相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