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交锋(1 / 2)

福州知州衙门,肃穆依旧。

穗安递上玄真道长的信和名帖,很快被引入后堂书房。

赵海一身常服,坐在书案后。一年未见,他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也添了些许不易察觉的疲惫。

看到穗安进来,他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惊讶。他认得这张脸——那个曾在深夜如鬼魅般出现、用铁证逼迫他出手的“林小哥”,如今却是一身道姑打扮。

“清云道长?”赵海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目光落在手中的信上。

那是他恩师玄真道长的亲笔,字迹熟悉,内容简短却分量千钧:此女与我有师徒之缘,其家遭大难,亲人蒙冤,望汝念及香火之情,酌情相助。

“赵大人。”穗安不卑不亢地行礼,开门见山,“小道俗家姓林,来自湄洲。家姐林默娘,因揭露莆田县令汪施旗勾结海盗、囤粮居奇、祸害灾民之罪行,反被其诬陷入狱。

家父已赴京告御状,然远水难救近火。恩师玄真道长言大人或可相助,故冒昧前来。”

她语速清晰,将汪施旗的恶行、默娘的处境、家中的危急,简洁道出,目光直视赵海,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

赵海放下信,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轻响。书房内一时陷入沉寂。

他心思电转,玄真道长对他有授业解惑之恩,此信分量极重。拂逆师意,传出去对他清誉和士林名声不利。

再者,莆田县令,他知道,一个典型的贪鄙胥吏,风评极差。勾结海盗?此事若为真,性质恶劣至极!

他赵海来福州是干什么的?厘清海贸,提高商税!

海贸不清,商税难增。汪施旗勾结海盗、扰乱民生,正是他整顿地方、树立威信、向上峰展示能力的绝佳靶子。

扳倒一个蛀虫县令,既能肃清吏治,又能敲山震虎,为他后续的海贸新政扫清部分障碍,可谓一举多得。

眼前此女绝非善茬。如今手持师命而来,姿态虽放低,但那双眼睛里的冷静和决绝丝毫未减,她必然还有后手。

若拒绝,天知道这个行事狠绝的女人会做出什么?她口中的“勾结海盗”会不会反噬自身?

利弊权衡,只在瞬息。

赵海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下,抬眼看向穗安,眼神锐利如鹰隼:“道长所言,事关重大。汪施旗勾结海盗、囤粮害民,可有铁证?” 他问的是证据,也是在试探穗安掌握多少底牌。

穗安心中冷笑,面上不动声色:“铁证自然在汪施旗与海盗交易的账簿、藏匿的赃粮之中。小道一介女流,身处异地,如何取得?

然,家姐默娘夺粮分民乃众人所见,汪施旗反诬其私吞杀人,此间漏洞百出。大人只需派人详查莆田粮商动向、港口异常船只,再提审关键人证,如被默娘所救的饥民、或那些海盗的‘内线’,何愁真相不白?”

她巧妙地将“取证”的皮球踢回给赵海,同时暗示了调查方向和人证存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