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汪家悲剧(1 / 2)

离开湄洲岛的渡船摇摇晃晃,同船的皆是附近的渔民或小商贩,脸上刻着海风与生活的艰辛。

船老大是个黝黑的汉子,一边掌舵一边和相熟的人闲聊,话题离不开昨日的风浪、鱼获的多少,以及对“林家那位好心的默娘姑娘”的感激。

穗安沉默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口中的默娘,善良、勇敢,一次次在风浪中救人,被渔民们视为守护者,隐隐已有“神”的雏形。

这印证了她的观察:默娘是在凡人的苦难和信仰中“被塑造”的。

“可这塑造,代价何其沉重?”穗安看着一个妇人紧紧搂着因受惊而啼哭不止的孩子,那孩子手臂上还有被海浪中尖锐碎片划伤的痕迹。

菩萨说“民不受灾,便不懂得自救自强”,这话像针一样扎在穗安心上。

自救?

在这等天威与妖祸面前,凡人的自救何其渺小?若没有默娘,这一船人又能活下几个?那所谓的“自强”,难道是用累累白骨堆砌出来的?

莆田县城的风,带着海腥味,也裹挟着市井的喧嚣。

穗安一身风尘仆仆的男装,步履沉稳地穿过略显陈旧的街巷。阿爹和姐姐默娘不止一次提起过莆田县令汪施旗,言语间满是敬意。

几年前,肆虐海域的恶妖宴公作乱,正是汪大人听了阿爹和默娘的恳请,果断调集了附近“清微观”的道长出海除妖。

据说当时玄通道长的法宝重创了宴公,虽被它重伤遁逃,但也换来了沿海几年的相对太平。

“是个好官。”穗安心中默念,却也压着一层更深的隐忧。

见识过海妖的残忍暴虐,她深知它们睚眦必报的本性。汪大人和那些道士,是否安然无恙?那逃脱的宴公,真的就此销声匿迹了么?

她决定先去清微观看看。

昔日的“清微观”,如今门庭冷落,朱漆剥落,山门半掩。推门进去,只有两个垂暮的老道在清扫落叶。

问起当年除妖之事,老道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后怕与落寞。

“散了,都散了……”

一个老道叹息,“宴公虽伤遁,其怨戾之气惊扰观中法器,损了根基。玄通道长心灰意冷,言道‘除妖未尽,反遗后患,愧对苍生’,不久便遣散弟子,云游四海去了。”

“云游?”穗安追问,“可知去了何方?”

老道摇头:“道长行踪飘渺,只言欲寻根除妖邪本源之法,再无音讯。”

一股寒意爬上穗安脊背。果然,宴公的报复并非没有,只是以一种更阴毒、更长远的方式降临——它毁了一个护佑一方的道场,逼走了有担当的修行者。

离开道观,穗安的心情愈发沉重,脚步转向县衙后巷的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