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机器优化(2 / 2)

“用历史数据和特征提取。”轩峰指着屏幕,“我们先收集大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数据——比如球体滚动、立方体滑动、不规则物体的坠落,把这些数据输入AI模型,让模型学习不同物体的运动特征。然后在机器人的算法里加入这个预训练好的模型,当传感器捕捉到物体的初始状态时,模型就能快速预判出它接下来0.5秒内的轨迹,提前生成动作指令。”

李经理眼睛一亮:“这个思路好!之前我们只想着‘实时处理’,没想到‘提前预判’这一步!”

技术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按照轩峰的思路搭建模型。轩峰也没闲着,他结合珠子传递的“动作预判”细节——比如如何通过物体的初始受力点判断运动方向,如何根据环境阻力调整预判轨迹,帮技术员优化模型的特征提取逻辑。

比如在训练模型时,他建议加入“物体材质权重”:同样速度的塑料球和金属球,因为重量不同,落地后的反弹轨迹不一样,模型要根据材质调整预判参数;还有“地面摩擦系数”,光滑地面和粗糙地面上,物体的滑动距离不同,这些都要纳入预判范围。

忙活了整整一天,“动态趋势分析模块”终于搭建完成,成功嵌入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里。技术员们迫不及待地进行测试——这次,机器人前方不仅落下纸箱,还从侧面滚来一个足球。

传感器捕捉到信号的瞬间,模型立刻预判出纸箱会垂直下落,足球会向左滚动。机器人不等信号处理完成,就提前做出“向右跨步-弯腰”的动作,不仅躲开了纸箱,还避开了足球,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没有一丝延迟。

“成功了!”技术员们兴奋地欢呼起来。李经理立刻让人统计数据——优化后的机器人,反应速度比之前提升了30%,在复杂环境下的避障成功率从75%提升到了98%,完全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轩峰,你太厉害了!”李经理激动地拍着轩峰的肩膀,“这个‘预判’的思路,我们想了半年都没想到,你一来就解决了!说吧,想要什么报酬?我们一定满足你!”

轩峰笑着摇头:“不用报酬,能一起解决技术难题,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你们的机器人硬件做得很好,这个优化方案能帮到你们,我也很高兴。”

其实轩峰心里清楚,真正帮到他的,是那颗淡粉色珠子里的指引。那种“预判轨迹”的思路,不是单纯的技术逻辑,更像是一种对“运动本质”的理解——就像古代的武者,能从对手的一个细微动作,预判出接下来的招式,这是技术和经验的结合,也是珠子里侠魂的智慧。

离开“智械未来”时,李经理非要塞给轩峰一张技术顾问的聘书:“以后你就是我们公司的特邀技术顾问,有任何技术问题,随时联系你,报酬按行业最高标准给!”轩峰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坐在回公司的地铁上,轩峰摸了摸手腕上的淡粉色珠子,光芒已经暗了下去,可那道清脆的声音,还在他耳边回响。他看着窗外掠过的高楼大厦,突然觉得,珠子里的侠魂智慧,和现代的AI技术,似乎能碰撞出更多奇妙的火花——比如用“预判轨迹”优化安防机器人的巡逻路线,用“经络感知”优化康复机器人的按摩精度……

这种“AI+侠魂智慧”的结合,或许就是他接下来要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