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子轩没有脸继续在京城待下去了,回到了乡下老家。
一路洒泪。
而打晕周子轩的王衙内,因护驾有功,捞得了太子的嘉奖。
此事算是告一段落。
宋雪凝一直留意着窃诗魂的去处。
它看似烟消云散了。
但是有一缕青烟,回到了文遗山曾经烧毁的旧宅。
这窃诗魂将陷入长久的沉睡,
可能在将来,它还是会被唤醒。
或许是十年,或许是百年。
直到出现下一个陈思源。
尤其是愿意牺牲自己性命的陈思源。
这样的人肯定会出现。
至于那些被窃取才华的诗人们才子们,他们的才华慢慢完璧归赵。
而回到老家的周子轩,反倒是心情舒畅。虽然前途尽毁,但他的才华失而复得。
这让他惊喜万分。
他也找到了比功名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才情本身。所以他也不再热衷科举。
后来他给挚友柳青写了一首诗:
“半生痴狂半生梦,一朝醒来万事空。
从此山高水长路,唯有明月与清风。”
对周子轩来说,这个结局倒也不差。
李婉儿为陈思源的逝去,感到了真切的惋惜与哀伤。
或许说,陈思源真的是成功了。
这一天,宋雪凝走到书斋的角落。
那里堆放着一叠尚未修复的古籍。
她抽出最上面的一本。
书页残破,墨迹模糊,如同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往事。
她拿起工具,专注修复。
恍惚之间就到了夏天,京城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权倾朝野、三代帝师的周太傅病倒了。
周太傅已经年过八旬。
他是朝堂上的一根定海神针,门生遍布天下,皇帝倚为柱石。
多少年他都屹立不倒,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但终究岁月不饶人。
他病得很厉害。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床卧床数月,病得越来越严重。
御医换了一拨又一拨,都是束手无策。
因为他这不是病,是寿命将尽,走到了尽头。
一个人的寿命再长,也会最终油尽灯枯而死。
毕竟周太傅已经八十多岁了。
御医向皇帝暗示,周太傅阳寿将尽,又暗示周家早点准备后事。
周太傅快不行的消息根本压不住,很快传出去了。
太子一派忧心忡忡,因为周太傅是太子最大的靠山。
几位皇子则暗中观望,各自盘算。
曾经遭太傅打压过的政敌则是摩拳擦掌,等待周太傅倒下,就要露出獠牙争夺权力。
所有京城文武百官,甚至老百姓都盯着周太傅的家,都等待着周太傅办丧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