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总眼中的欣赏瞬间淡去,化作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他靠回椅背,淡淡地说:“年轻人有闯劲是好的,但也要认清现实。单打独斗,会很难。”初次接触,便在看似友好、实则根本性的分歧中结束。
接下来的拜访,则更直接地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一位创立仅四年的化妆品公司邱总,在听完成介绍后,苦笑着摊牌:
“林总,不瞒你说,你的计划书做得非常专业,前景也令人心动。但你看我这公司,表面光鲜,实则已在盈亏线上挣扎。我自己都资金紧张,实在是泥菩萨过江,无心也无力再投资新的项目了。从零到一,再到成功,这里面的艰辛,远超你想象。”
林金果还想争取一下,试图说明山茶油产品的独特竞争力或许能帮他打开新局面,用新品留住老客户带动新客源。但邱总无奈地摆手打断:“我们是同病相怜,都在找救命稻草,可惜,互相都给不了。”
这句话打破了林金果心中残存的些许幻想。她意识到,在资本面前,空有好的创意和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与技术合作方的洽谈陷入僵局,设备采购则需更加精打细算。
了解过程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设备供应商李老板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诚恳建议:“林总,创业初期,现金流是命脉。我建议你先上一条小型、灵活的生产线,既能满足前期研发和小批量试产,投入也可控。等市场反馈好了,再迅速扩容不迟。”
林金果感激地记下这个建议,同时细致地询问售后、培训等每一个细节。她发现,创业后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真金白银。
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人才的匮乏。作为初创企业,“钰果生辉”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她只能靠描绘愿景和未来的股权激励来吸引同道中人。她首先想到了在恒通呆过的几位年轻有为的旧同事。
她非常看好的一位半个老乡小强,在听了她的邀约后,虽然眼中闪过向往,却最终还是无奈拒绝:“金果姐,我真心佩服你的魄力,这个项目也特别棒。但我刚买了房,月供压力太大,实在不敢换工作……”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几次,其他人也不敢冒这个险。
林金果没有去问李俊凯,她深知这位与她同期进入恒通、已晋升主管的老同事正前途似锦,而自己创业的不确定性太大,不能耽误别人。她并不知道,李俊凯对她暗藏的情愫。
接连的拒绝让她信息受挫,但她想可能是寻找的人群不对。她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范围:大学校友录、行业专业论坛……。
终于在坚持不懈中出现一位在大型农产品企业有多年运营经验的经理人对她的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
更让她温暖的是,好友倩倩在得知她的困境后,主动打电话给她:“金果,全职加入我还做不到,但我可以兼职帮你把财务体系搭建起来,规范账目,帮你度过最难的起步阶段!”
“谢谢你,倩倩。”林金果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林金果在残酷的商业博弈中,感受到了坚实的力量。
然而,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恒通的邢总监察觉到她正在经营“副业”,正在全力收集证据上交董事会,想让林金果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