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肯森”号和“巴伐利亚”号庞大的舰体在海面上做出了极其剧烈的规避动作,舵叶打到极限,引擎时而全速前进时而紧急倒车,庞大的舰体在海面上倾斜、扭动,犁出混乱而巨大的白色尾迹,试图在这张致命的鱼雷网络中寻得一线缝隙。
各舰侧舷的机关炮和高速机枪喷射出密集的弹幕,在海面上织成一片试图阻挡死神的火网,炮弹打入水中激起连绵不断的水柱。
然而,鱼雷的数量太多了,覆盖的范围太广了。
“轰!!!!!!”
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首先从“巴伐利亚”号的方向传来,盖过了战场上所有的噪音!一条“长矛”鱼雷精准地命中了其右舷舯部靠后的水线以下部位。
巨大的爆炸力撕裂了以坚固着称的德国装甲带,一个巨大的破口被撕开,灼热的金属碎片混合在高压水柱中横扫过内部舱室,海水以不可阻挡之势疯狂涌入右舷轮机舱和相邻的锅炉舱。
“巴伐利亚”号庞大的舰体猛地向右侧一沉,仿佛被一柄无形的巨锤击中,速度肉眼可见地骤降,浓密的黑烟和白色的蒸汽从破口处猛烈喷涌而出,弥漫在舰体周围。
几乎在同一时间,“马肯森”号也未能幸免,尽管它成功规避了大部分来自右舷的鱼雷,但一条从左侧一艘潜伏至极近距离的日军驱逐舰射出的鱼雷,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狠狠撞上了其左舷舰艏下方。
剧烈的爆炸几乎将“马肯森”号的舰艏水下部分炸碎,大量的海水疯狂涌入锚链舱和前部仓库,导致舰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严重下沉,航速瞬间锐减至不足十五节,舰体埋首于浪中,航行变得异常艰难。
“报告损伤情况!”施佩伯爵的声音在“马肯森”号受损后微微摇晃的舰桥中响起,依旧保持着镇定。
“‘巴伐利亚’号报告:右舷轮机舱大量进水,右轴停转,部分电力中断,航速降至8节!正在全力损管!”
“‘马肯森’号报告:舰艏多处水密舱被毁,进水无法控制,舰艏下沉严重,预计进水超过两千吨,航速受限,急需支援!”
坏消息接踵而至,就在这混乱到极点的时刻,一艘悍不畏死、几乎已经被打残的日本“峯风”级驱逐舰“野风”号,拖着熊熊燃烧的舰体和不断发生的次级爆炸,如同一个漂浮的火炬,竟然奇迹般地突破了德军已经出现漏洞的火力网。
冲到了距离“马肯森”号不足一千米的极近距离!在舰体即将沉没的最后关头,残存的鱼雷兵完成了最后一次装填和瞄准,向着已经受伤的巨兽发射了最后两枚“长矛”鱼雷!
这几乎是抵近射击,距离太近了!“马肯森”号上的每个船员几乎都听到了死亡的召唤。
“左舷!鱼雷!极近!”了望哨的声音已经变调。
“马肯森”号竭尽全力扭动受伤的躯体规避,近防炮手拼死向那两条致命的白色航迹倾泻弹药。
一条鱼雷被成功引爆在舰体前方,巨大的水浪拍打在舰桥上。但另一条……另一条如同索命的亡魂,再次狠狠地撞上了“马肯森”号左舷中部,靠近b炮塔下方的位置!
“轰!!!”
又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剧烈的爆炸再次震撼全舰,火光从舷侧喷涌而出,更多的海水涌入,舰体倾斜加剧,部分副炮炮位沉默下去,电力供应变得极不稳定,闪烁的灯光映照着舰员们满是油污和汗水的脸庞,上面写着震惊与不屈。
而完成这决死一击的“野风”号,也在下一刻被“马肯森”号和“埃姆登”号愤怒的集中火力彻底撕成了碎片,迅速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一团迅速扩散的油污和碎片。
“巴伐利亚”号虽然自身动力受损,但其大部分主炮和副炮依然在顽强地咆哮,用凶猛的拦射火力将另一艘试图靠近的日舰“矢风”号打成了燃烧的废铁,并为整个舰队提供着至关重要的炮火掩护。
水下的战场同样惨烈,德国驱逐舰“S119”号在英勇地追击一艘试图偷袭“巴伐利亚”号的日军潜艇时,被对方狡猾的诱饵战术引入了另一艘埋伏的日军潜艇的攻击扇面。
两条鱼雷从其视线盲区疾射而来,精准地命中了“S119”号的舯部和舰尾。
连续的爆炸几乎瞬间将这艘千吨级的驱逐舰炸成三段,它在短短两分钟内就断成数截,带着舰长和绝大部分船员,消失在了黑暗冰冷的海水中。
而德国潜艇U-151也在这场混战中成功捕捉到了机会,它冒险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冷静地瞄准了正在奋力转向、试图规避德国炮火的日军轻巡洋舰“天龙”号,一枚G7型鱼雷准确地命中了“天龙”号的舰尾。
巨大的爆炸直接摧毁了其舵机舱和螺旋桨,导致这艘日舰失去控制,在原地无助地打转,很快成为了德国舰队集中火力的活靶子,在接连不断的重炮轰击下燃起冲天大火,最终弹药库被引爆,断成两截沉没。
这场混乱、残酷而高强度的夜战,从第一声警报响起到日军残余力量脱离接触,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但对于参战双方而言,仿佛度过了一个世纪。
日军在付出了两艘“峯风”级驱逐舰(“野风”、“矢风”)和一艘轻巡洋舰(“天龙”号)沉没,另有多艘舰艇受伤的惨重代价后,未能达成击沉任何一艘德国主力舰的终极目标,趁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和德国舰队忙于救援受损严重的主力舰、无暇他顾的时机。
残余的“峯风”、“沼风”号驱逐舰和受伤的“龙田”号轻巡洋舰,以及水下侥幸存活的潜艇,迅速脱离接触,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与晨曦微光交织的远方。
海面上留下的是一片触目惊心的战争狼藉。受伤的“马肯森”号如同一个蹒跚的巨人,舰艏低垂,舰体带着明显的左倾,在伤势稍轻但同样步履维艰的“巴伐利亚”号以及剩余护航舰只的艰难护卫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着最近的、能提供足够维修能力的友邦港口蹒跚而行。
“S119”号驱逐舰的少数落水船员在漂浮着油污的冰冷海水中挣扎,救援工作在一片混乱和警惕中紧张地进行。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燃烧的油脂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味,初升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芒洒在这片刚刚经历浩劫的海域,映照出漂浮的碎片和油渍,构成了一幅名为“血色黎明”的残酷画卷。
消息通过无线电波,跨越重洋,传回柏林无忧宫。当战报呈递到林晓皇帝面前时,他震怒了也因此咳出了大量的鲜血。
不是因为损失本身,而是因为日本竟敢如此孤注一掷,采用如此极端而危险的战术,并且真的让帝国海军引以为傲的太平洋支柱遭受了如此难堪的、实质性的打击。
“马肯森”号战列巡洋舰重伤,短期内甚至可能永远无法重返战场;“巴伐利亚”号战列舰也需要长时间的修理。这严重削弱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即时战略威慑力量和舰队机动能力,更可怕的是会让其他流亡政府以及美国看到德国的虚弱动摇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上的影响力。
“我们低估了他们的决心、疯狂和战术执行力。”
林晓的声音如同来自极寒之地,在御前军事会议上回荡。
“同样,我们也高估了我们自己对这种多层次、高强度的非对称饱和打击的防御能力。我们的雷达、声纳、近防系统,在极限压力下依然暴露出协同和反应速度的不足。”他立刻召见了海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部主要人员,目光锐利如刀。
“必须立刻调整我们的太平洋战略!”他斩钉截铁地命令,“主力舰,尤其是宝贵的快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不能再轻易作为诱饵或置于高风险的前沿巡航任务中。”
“我们需要更多的轻型舰艇驱逐舰、护卫舰,建立更严密、层次更多的护航体系;需要更有效、更快速的反潜手段和技术;需要更积极、覆盖范围更广的前沿航空侦察和打击力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巨大的太平洋地图,聚焦在那些星罗棋布的日占岛屿和日本本土列岛上。
“斯科尔兹内的‘狼人’部队,该让他们更加活跃起来了,是时候将战火引向敌人的巢穴附近,我们要让东京那帮军国主义疯子知道,击伤一头雄狮,并不会让你们获得安全,只会引来更多凶猛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猎犬。”
“这片海洋,不会因为一次侥幸的偷袭就改变它既定的主人!帝国怒海的逆鳞,触之者,必要付出百倍的代价!”
珊瑚海的血色黎明,如同一道清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洋战事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更加残酷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