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0月2日,柏林无忧宫,地下一层的秘密电报通讯中心。
一份来自莫斯科的加密长文电报,经过数道严格的解码程序,被直接呈送到了林晓的办公桌上。
发电人是帝国驻莫斯科全权军事顾问团团长,经验丰富的冯·德·戈尔茨将军,电报内容详尽,汇报了基里尔沙皇政权目前的统治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沙皇本人一个日益强烈、近乎迫切的战略诉求。
林晓坐在壁炉旁的软椅上,就着跳跃的炉火光芒,仔细阅读着电文,戈尔茨将军报告称,基里尔政权在德国持续不断的大力军事和经济援助下,已经基本控制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核心区域,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
政权架构初步稳定,组建了一个以保皇党贵族、部分前沙俄官僚和少数右翼社会革命党人为主的、看似联合实则由保皇派主导的政府,并开始以旧俄军军官和忠诚的哥萨克部队为核心,重建一支被称为“帝国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新军队。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国民经济因连年战争和革命濒临崩溃,农村地区匪患横行,行政效率低下。
而最致命的威胁,来自于东面的布尔什维克虽然在1918年初的系列战役中遭受重创,主力西进受阻,但其残余力量在托洛茨基、布琼尼等人的领导下,有序地撤退至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乃至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他们依托广袤的战略纵深、部分尚未被摧毁的工业基地以及某些外国势力的暗中援助,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和重组。
尤其是在远东,红军游击队和分散的地方苏维埃政权仍然活跃,他们不断袭击交通线,严重威胁着连接俄国东西部的生命线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也阻碍了基里尔政权彻底统一俄国、并完全兑现其对德国承诺的战略目标。
电文的最后部分,是戈尔茨将军以凝重语气转达的基里尔沙皇的迫切请求:“沙皇陛下及其军事内阁坚信,必须趁红军在远东立足未稳、内部派系纷争加剧、且日本直接干预的威胁尚未变成现实之际,发动一场决定性的东征战役,以期彻底铲除布尔什维克余孽,光复罗曼诺夫王朝的全部疆土。”
“他恳请皇帝陛下您,能够基于我们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友谊,全力支持并援助这次伟大的、关乎俄罗斯命运的圣战。”
林晓放下电文,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支持基里尔政权东进,从战略上看,符合帝国的长远利益。
一个统一、稳定、且在经济和军事上高度依赖德国的俄罗斯,将成为帝国可靠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东方战略屏障,并能有效牵制乃至抵消日本在远东的扩张野心。
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持续的投入需要提供更多的军事顾问、更多的武器装备、乃至在关键时刻,可能需要直接出动部分德军精锐部队进行战术支援,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基里尔政权在实力逐渐壮大后,可能产生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离心倾向。
权衡利弊之后,林晓做出了决断。他按响了呼叫铃,汉斯·伯格少校应声而入。
“汉斯,立即通知总参谋部、外交部和东方事务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一小时后在蓝色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
林晓语速很快,显示了他思维的清晰和果断,“另外,以我的名义,给莫斯科的戈尔茨将军回电:帝国原则上同意沙皇陛下的东进计划构想。”
“帝国将依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军事顾问、装备及后勤支持。请沙皇陛下责成其总参谋部,尽快提交一份详尽的作战方案草案及具体的所需援助清单。”
“同时,以私人建议的口吻提醒他,此次军事行动需注意与帝国在远东的整体利益相协调,尤其要密切关注并有效应对日本方面可能的动向和干预。”
1918年10月7日,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乌斯宾斯基大教堂。
庄严肃穆的东正教仪式正在这里举行。空气中弥漫着乳香的气息,数百支蜡烛将穹顶下的圣像壁画映照得金碧辉煌。
刚刚年过五十、头顶已显稀疏的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沙皇,身披沉重的、缀满宝石的皇袍,在摇曳的烛光和僧侣们悠长低回的圣歌吟唱中,虔诚地跪在圣像前。
他的面容带着一丝长期操劳的疲惫,但深陷的眼窝里,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火焰那是对光复罗曼诺夫王朝全部疆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俄专制君主”的强烈渴望,也是对彻底消灭布尔什维克“异端”的宗教般热忱。
冗长的祈祷仪式结束后,在克里姆林宫沙皇的私人军事会议厅内,气氛陡然从宗教的虔诚转变为战争的务实与紧张。
厚重的橡木桌上铺着昂贵的丝绒桌布,上面摆放着银质茶饮和精致茶点,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墙上那幅巨大的远东地区军事地图上。
地图上,蓝色的箭头代表忠于沙皇的部队,红色的区域和箭头则标示着红军残余势力的分布和主要活动方向,几条粗黑的线代表着至关重要的西伯利亚铁路。
沙皇基里尔坐在长桌的主位,他的两边分别坐着他的军事内阁主要成员,大多是一些神情严肃、留着大胡子的旧俄将军,以及以冯·德·戈尔茨将军为首的、穿着笔挺德军制服、神情冷峻的德国军事顾问团。
“诸位,”基里尔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祈祷而略显沙哑,但却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上帝庇佑着俄罗斯,而我们的朋友,伟大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陛下,也站在我们这一边。”
“然而,布尔什维克的瘟疫尚未完全肃清,他们在东方广袤的土地上苟延残喘,如同病毒般玷污着神圣的俄罗斯母亲。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集结我们的力量,给予他们最后一击,彻底净化我们的国土了!”
他将目光投向坐在他右手边的戈尔茨将军,语气中带着询问与期待:“将军阁下,帝国皇帝陛下的支持,是我们发起这场圣战信心的基石,不知关于详细的作战方案和贵国承诺的援助事宜,帝国总参谋部是否有进一步的指示?”
戈尔茨将军微微颔首,用流利而略带普鲁士口音的俄语回答,声音清晰而冷静:“沙皇陛下,威廉二世皇帝陛下已经审阅了初步报告,并原则上批准了您的东进计划。根据我帝国总参谋部的初步评估认为,此次远东战役的核心关键在于快速的机动能力、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以及对关键交通线的控制。”
“我们建议,主力部队应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分阶段、跳跃式东进,建立稳固的兵站和补给点,逐步压缩和分割红军控制区。”
“同时,有必要组建一支强大的、高度机械化的快速纵队,并辅以传统的哥萨克骑兵部队,用于侧翼迂回、纵深突击以及清剿铁路沿线的游击队。”
他顿了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具体说道:“基于此,德意志帝国将立即向贵国‘帝国俄罗斯武装力量’提供以下首批援助:
包括三个整编师建制的、经过我军后勤部门彻底翻新和维护的77毫米野战炮和G08重机枪;
五十万支毛瑟98式步枪及配套的足量弹药;五百辆法制缴获或德制二手卡车,以显着改善贵军的战略机动与后勤运输能力;
以及,派遣一个由一百五十名经验丰富的德军校级和尉级军官组成的战术指导与联络团,随同贵军主力部队一起行动,提供战场指挥、训练和通讯协调支持。
此外,帝国空军将派遣两个中队的‘金雕’战斗机和‘天鸢’重型轰炸机,部署于前线机场,为贵军提供至关重要的空中侦察、战场遮断和对地火力支援。”
这些援助清单,虽然并非德军一线部队正在换装的最新式装备,但对于严重缺乏重武器、机动车辆和现代战术指挥体系的沙俄军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能极大提升其战斗力。
基里尔沙皇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感激神色,他几乎是舒了一口气:“太好了!请代我向伟大的威廉二世皇帝陛下转达最诚挚的谢意!德意志帝国的慷慨援助,将极大地增强我们胜利的把握,加速神圣俄罗斯的光复!”
他随即转向坐在长桌另一侧的一位面容冷峻、穿着旧俄海军上将服的中年男子,“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海军上将!”
高尔察克应声而起,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西伯利亚的寒风:“陛下!请您吩咐!”他是在德国方面认可和推动下,从远东复杂局势中被召回并委以重任的旧俄名将,此刻被正式任命为此次东征战役的总司令。
“我正式任命你为东方战线最高司令官,全权负责此次东征战役的一切规划与指挥!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将军、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将作为你的副手,协助你指挥陆军和哥萨克部队!我要求你,整合所有忠于沙皇、忠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主力部队的集结、装备配发和基本的战前协同训练!时间不等人,远东的局势瞬息万变!”
“遵命,陛下!为了上帝,为了沙皇,为了神圣俄罗斯!我必将竭尽全力,荡平赤匪,光复河山!”高尔察克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坚定有力,眼中闪烁着好战与使命感交织的光芒。
会议结束后,整个莫斯科及其控制区仿佛一架被上紧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着运转起来。
巴巴罗萨 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