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86章 闪电战是这么玩的!小希

第86章 闪电战是这么玩的!小希(2 / 2)

当复仇心切、但战术相对呆板的罗马尼亚军队试图强渡蒂萨河时,遭到了得到德军炮兵顾问校准后的猛烈炮火覆盖,渡河部队损失惨重。

紧接着,匈牙利一支精心保留的骑兵师和得到加强的步兵部队,在曼施坦因策划下,对渡河受挫、队形混乱的罗军先头部队发动了一次凌厉的反突击,成功将其击退至河东岸,并俘虏了近千人。

这一仗,迫使势头正盛的罗马尼亚人暂时转入守势,开始重新评估战场形势和德国的决心。

而此时随着东线压力骤减,以及部分增援抵达,匈牙利守军也开始在南部战线发起连排级别的局部反击。

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逐渐恢复的士气,成功地将南线联军逐离了布达佩斯近郊,缓解了首都直接遭受炮击的威胁。

战局的突然逆转,让布拉格的捷克政府、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王室和萨格勒布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议会都陷入了极大的震惊、恐慌和不知所措。

他们终于清晰地意识到,德意志帝国这只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巨兽,已经正式将其庞大而冰冷的阴影,毫不留情地投射到了多瑙河流域,并且毫不犹豫地使用了其最锋利的爪牙。

与此同时与中欧高歌猛进的“春醒”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攻势,在经历了初期的疯狂推进后,终于显露出了疲态,甚至可以说是强弩之末的迹象。

从叙利亚沿海到汉志腹地的漫长补给线,成为了奥斯曼军队的噩梦。

恶劣的沙漠环境对车辆损耗极大,贝都因游击队的持续袭扰使得运输队步履维艰。部队急需的燃油、炮弹、备用零件甚至干净的饮水,都补给困难,前线部队的战斗力持续下降。

连续数月的高强度作战消耗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新补充的兵员训练不足,士气低落。

更糟糕的是,非战斗减员严重,痢疾、沙漠热等疾病在军中蔓延,许多部队减员高达三分之一。

尽管失去了统一指挥,但阿拉伯部落利用广袤无垠的沙漠和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展开了更灵活、更残酷的游击战。

他们袭击落单的巡逻队,破坏脆弱的补给线,不断消耗着奥斯曼军队本就紧张的兵力和本已不高的士气,奥斯曼军队的重装备在沙漠中难以发挥优势,反而成了累赘。

英国流亡政府和不列颠工团通过其在亚丁湾和波斯湾的基地,开始更积极地向仍在抵抗的阿拉伯部落提供更多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弹药和黄金资助,这进一步鼓舞了反抗者的斗志。

因此,奥斯曼军队向麦加的最后推进变得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和物资的代价。

在3月10日左右,其疲惫不堪的前锋部队在距离麦加不到50公里的一处关键绿洲地带,遭遇了重新集结起来的阿拉伯部落联军的顽强阻击。

奥斯曼军队发起了数次冲锋,均被击退,激战数日未能取得突破,攻势被迫陷入停滞。

恩维尔帕夏那“吞并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狂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奥斯曼这只“疯狗”在疯狂的撕咬后,似乎已经力竭,陷入了进退维谷、后勤不继的困境。

1918年3月11日,柏林,无忧宫。

林晓在书房里,同时听取着副官邓尼茨简洁有力地汇报来自中欧“春醒”行动的最新捷报和近东奥斯曼战线受阻的消息。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惊人成功,似乎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对此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并未有太多欣喜,仿佛这只是计划内的必然结果。

而当听到奥斯曼攻势在麦加城外停滞的消息时,他也只是微微蹙了蹙眉,但并未感到任何意外,似乎早已料到这支老朽的帝国军队后劲不足。

“给维也纳的马肯森元帅和卡尔皇帝发电,”林晓对邓尼茨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转达我的祝贺,祝贺‘春醒’行动初战告捷,但是,必须明确告知他们,帝国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更不是免费的。”

“在‘恢复秩序’、稳定战线的同时,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当局,必须立刻开始与帝国外交部和经济部的代表,商讨并尽快签署新的《中欧经济与关税同盟条约》的具体条款,以及《共同防御协定》的细节,中欧的未来规划,必须在柏林绘制的蓝图上进行,这一点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

他又看了一眼关于奥斯曼战线的报告,沉吟片刻。

“另外,给伊斯坦布尔的大维齐尔和恩维尔帕夏发电,对他们的军队在汉志地区的‘英勇奋战’和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赞赏。”

“同时,以朋友的身份,‘提醒’他们,在目前情况下,巩固现有占领区,恢复有效的地方统治,建立稳定的后勤体系,比继续盲目的、代价高昂的沙漠远征更为重要和现实。帝国愿意基于盟友的情谊,提供必要的后勤咨询和有限的物资支持,帮助他们稳定现有战线,消化战果。”

帝的战略意图清晰而冷酷:利用中欧的混乱,以最小的直接出兵代价,通过武装代理人和派遣军事顾问团的方式,将奥匈帝国故地重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经济体系。

而对于那陷入沙漠战争泥潭、消耗巨大的奥斯曼盟友,则加以“劝诫”和有限支持,确保其不彻底崩溃、能继续牵制英国即可,而非支持其不切实际的扩张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