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66章 应对未来的办法

第66章 应对未来的办法(2 / 2)

林晓皇帝的眼圈微微发红,他用力地点点头,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夫人,您的儿子们是德意志最英勇的儿子,是帝国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将被镌刻在纪念碑上,他们的牺牲,我和所有德国人民都将永远铭记。”

“帝国不会忘记您,您将获得完整的抚恤金,您的孙女所有的教育费用将由帝国承担,这是我对您,也是对汉斯和弗里茨的承诺。”

汉斯·伯格在一旁默默地记录下这户人家的地址和具体需求——她们需要修缮漏雨的屋顶,小女儿需要一双新鞋,她们需要新的土地。

在汉堡,一位失去丈夫的年轻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眼神空洞。

皇帝轻轻拍了拍婴儿,对那位母亲说:“您的丈夫为了孩子们未来的和平生活而献身。帝国将是您孩子的另一个父亲。他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这些充满人情味的画面,被帝国宣传部门麾下的摄影师和记者们精心捕捉下来,很快,“凯撒的泪水”、“与子民同悲的皇帝”、“胜利背后的牺牲与责任”等标题的新闻影片和图片报道,充斥了德国的报纸和新闻影院,甚至通过中立国传向世界。

效果是空前的,在国内极大凝聚了民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性,在国际上也一定程度上软化了德国铁血冷酷的狂热军国形象。

然而,慈悲的另一面,是毫不放松的钢铁控制,在慰问专列行驶的间隙,皇帝的命令通过加密电报,无声地发往四方:

发往伊斯坦布尔:“…授权驻奥斯曼军事顾问团团长冯·桑德斯将军,可直接指挥奥斯曼第一、第三军团,对安卡拉方向的叛军实施重点清剿,必要时可呼叫空中打击,帝国工程师应立即全面接管巴格达铁路所有未完工路段及美索不达米亚摩苏尔地区的石油勘探权,任何奥斯曼官员不得阻挠…”

发往维也纳:“…告知卡尔皇帝,马肯森元帅的部队将继续驻留,协助维持‘多瑙联邦’的稳定直至宪法完全通过,德国国家银行将牵头成立‘中欧发展基金’,优先收购波西米亚境内斯柯达公司部分股权及匈牙利杰尔市的的曼弗雷德·韦斯兵工厂…希望卡尔皇帝陛下予以配合…”

5月17日在一次前往鲁尔工业区视察合成燃料工厂的专列上,林晓与汉斯·伯格坐在装饰典雅的车厢里,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正在恢复生机的田野。

“汉斯,”皇帝忽然开口,打破了宁静,“帝国的未来,光有钢铁和煤炭是不够的,最终取决于科技,取决于人才,我们需要找到并网罗这个时代最有才华、最顶尖的头脑,无论他们现在身处何地,名声如何,甚至…想法是否稀奇古怪。”

“是的,陛下。我完全赞同。”汉斯放下手中的文件,坐直了身体,“不知您是否有特别关注的具体目标?教育部和各大高校一直有人才推荐计划。”

林晓沉吟了一下,仿佛在回忆什么,然后说出了两个在汉斯听来十分陌生的名字:

“一个,据说是个年轻人,可能还在海德堡或者别的什么大学里读哲学博士或者在读高中也有可能在参军,名字叫…约瑟夫·戈培尔,据一些零散的报告提到,此人口才极佳,文笔犀利,对宣传鼓动和大众心理学似乎有着某种…异乎寻常的洞察力和热情。”

(林晓心想:这场必输的战争胜利了,他应该不会那么极端的仇视犹太人了,如果把他极端性格改正,或许帝国科技不但会倒退30年,还会再上涨30年。)

他顿了顿,继续说:“找到他,观察他,不必急于打扰 如果确实有才,可以把他吸收进贝特霍尔德(负责宣传的国务秘书)的部门,或者新成立的‘国民启蒙与宣传部’,给他一个施展的平台,看看他能做些什么。”

“戈培尔…哲学博士…宣传…”汉斯迅速在本子上记下,虽然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但他对皇帝的眼光有着盲目的信任。

“另一个,”林晓的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是位.....工程师也有可能是位设计师,应用天才,名字是费迪南德·保时捷,他应该在斯图加特的戴姆勒公司,或者奥地利的奥地利-戴姆勒公司工作。这个人在电力驱动、汽车设计,尤其是发动机和底盘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林晓:啊哈哈,一想到未来上百、上千辆抗揍、火力猛、移速快的“战斗大象”出现在战场上,我就热血沸腾,Ferdand, bereit fur dez!)【冷知识:作者最喜欢的二战坦克之一就是斐迪南象式坦克歼击车】

“找到他,用最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告诉他,帝国将提供给他前所未有的资源和平台,让他专门负责一个项目:为德意志人民设计一款可靠、耐用、普通家庭都负担得起的‘大众汽车’!同时,也可以让他参与…嗯…某些特种军用车辆的早期论证工作。”林晓没有说得太细,但汉斯明白了其中的重要性。

汉斯虽然对皇帝如何如此清晰地了解这两个看似默默无闻的人物感到极度好奇,但他早已习惯了皇帝偶尔展现的、近乎未卜先知的“洞察力”。

他毫不迟疑地点头领命:“明白,陛下。我会立刻协调安全局和教育部,动用一切资源查找这两个人。一旦确认,将以帝国最高规格的诚意邀请他们为陛下和帝国服务。”

皇帝威廉·凯撒一边以前瞻得近乎预言的经济政策武装帝国,以应对他所知的那场未来风暴;一边以亲民慈悲的姿态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凝聚人心;同时,他那双穿越时空的眼睛,还在不断地搜寻着那些能点亮未来、推动帝国巨轮前行的智慧之火。

汉斯·伯格忠诚地执行着皇帝的各项命令,奔波于各地。

他与林明华的感情也在书信往来和偶尔的柏林相聚中稳步发展,他偶尔会向她透露一些不涉密的工作趣闻,包括皇帝让他寻找两个“奇怪的”天才。

林明华则总是能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化视角启发,让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

旧的战争似乎已经结束,但新的、更加复杂的竞赛——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才刚刚拉开序幕。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目的地在何方,但毫无疑问,德意志帝国已经抢占了绝对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