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至加拿大,流亡的乔治五世政府愤怒的发表声明,称这是“前所未有的卖国条约”。
然而远在渥太华的抗议,已然改变不了这个正在解体的帝国命运,正如《泰晤士报》流亡版所言:“世界上最大最耀眼的太阳终于落下了,而且可能永远不会再次升起。”
这场破坏力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在1917年1月20日随着《海牙停战与初步和平协定》的签署而落下帷幕。
协定标志着德意志帝国及其同盟国的决定性胜利,英国革命政府被迫接受严苛条款,包括巨额赔款、海军限制以及承认爱尔兰、埃及和印度独立,大英庞大的殖民体系就此崩解。
与此同时,德国对法国出人意料地采取了相对克制的媾和条件,旨在维持欧洲战略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的结束了,但苏俄内战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停下反而因为冬天的来临变得愈加疯狂和可怕。
1917年1月23日东线,莫斯科城下的惨败迫使德军重新评估战略。同盟国联军损失近50万(主要是俩奥家和白军),而苏俄也损失了近89万。
全面进攻莫斯科已不可能,部队需要休整,战线需要稳定。在
斯摩棱斯克的前线指挥部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校向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提交了一份新的战略构想。
“莫斯科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堡垒,正面强攻代价过高。但苏俄并非只有莫斯科。”
曼施坦因指着地图,“我们应该利用我军在中央战线的部队转入防御,同时集结一支新的突击力量,向北进攻!” 他详细阐述:
目标: 攻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该城是苏俄革命的摇篮,象征意义巨大,也是重要工业中心和波罗的海出海口,其地形虽易守难攻,但一旦攻克,政治和心理打击将极为沉重。
兵力: 从西线调回休整完毕的精锐师,补充最新组建的北方集团军群(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将军和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大将指挥),加强大量炮兵和工兵。
3. 策略: 不从南面强攻,而是与芬兰取得联系(芬兰对苏俄独立倾向强烈),从北面卡累利阿地峡和东面拉多加湖沿岸协同进攻,压缩苏军防御空间。
4. 次要目标: 在南方,继续支持白军向中亚和高加索方向进攻,牵制红军兵力。
这个计划得到了总参谋部的认可,尽管严冬和后勤仍是巨大挑战,但夺取彼得格勒的前景极具诱惑力。
德军开始悄悄地从中央战线抽调部队,向北方集结,东线的战火,即将在古老的沙皇都城下重新燃起。
红军也察觉到了德军的动向,紧急向彼得格勒增兵,一场新的围城战正在酝酿,而一场恐怖的攻城战即将打响。
另一边在波茨坦无忧宫镀金的走廊深处,皇帝威廉二世站在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便锐利地转向了远东。
日本的刺杀行动和持续的敌意,如同一根必须拔除的毒刺,但大规模战争并非他所愿,他需要一种更精妙、更具威慑的回应。
他召来了以胆大心细着称的奥托·斯科尔兹内少校。
“日本人对我们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问候’,”林晓的语气平静却冰冷,“礼尚往来,我们也该回敬一份让他们难忘的‘礼物’。不要造成大规模伤亡,但要让他们感到伤口撕裂化脓的疼痛和…深入骨髓的恐慌。”
斯科尔兹内心领神会,一个代号“蝴蝶行动”的计划迅速成型。
数支由德国海外特工精英和精心挑选的当地人员混编而成的精干小分队,通过商船等渠道,如无形的幽灵悄然渗入日本各大港口与城市。
1917年 1月25日夜 日本各处
一场无声的风暴骤然降临: 在东京,一家为海军提供精密陀螺仪和瞄准镜的工厂仓库突发“原因不明”的火灾,高温熔毁了关键设备,消防队赶到时只发现几处无法解释的助燃剂痕迹。
在大阪,一座连接重要军工区的铁路桥墩上,被巡逻队发现安装了足以将其彻底摧毁的烈性炸药——但引信已被拆除,旁边用德语潦草地写着“下一次不会只是警告”。
在长崎军港,一艘即将出港护航的“峯风”号驱逐舰,在启航前最后一刻被发现螺旋桨轴被人用专业工具进行了难以察觉的切割破坏,检修延误了整整两周。
在横滨,多名海军省和陆军的中级军官及官员,在清晨收到了匿名包裹,里面是沾满污血的旧军刀或是死老鼠,附有打印的纸条,详细列出了他们每日的通勤路线和家庭住址。
这些事件单独看似乎是孤立的意外或刑事案件,但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于全国多个核心要地,其专业的军事手法和明确的警告意味,瞬间在日本军政高层内部引爆了巨大的恐慌和猜疑链。
他们无比清楚这是谁的“回礼”,安全部门陷入高度紧张,内部开始互相指责泄密,上流社会流言四起。
德国人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精准、如此难以捉摸,这种无形的、无处不在的威胁,远比一场公开的抗议或军事冲突更令人窒息,仿佛一把永远悬于头顶的利剑。
1917年1月即将结束,德意志帝国看似已站上世界之巅,但皇帝林晓深知,这远非终局。
东线的巨兽俄国仍在喘息,如何给予其最后一致命击?
中非的庞大殖民地如何消化整合?潜在的巨人美国如何应对?
东亚未来的某场大规模战争该如何去支援?
如何阻止未来的经济危机和防止法西斯的崛起?
林晓站在无忧宫的地球仪前,轻轻转动着这个微缩的世界。
帝国的疆域从未如此广阔,但管理它的难度也前所未有,他刚刚以铁和血赢得了这场“死局”,现在,他必须用足够的智慧和力量去赢得和平。
一个由德意志主导的、符合他长远愿景的和平,新的棋局,已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