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请假条(2 / 2)

持续的春雨和泥泞依旧主宰着战场,将双方庞大的军队困在潮湿冰冷的堑壕里。

然而,这片看似死寂的战场之下,却涌动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热和危险的暗流。

德军利用东线腾出来的部分兵力,正在秘密地加强其防线——尤其是被称为“兴登堡防线”(或称“齐格菲防线”)的纵深防御体系。

这是一条由多重堑壕、钢筋混凝土机枪堡(“骨髓”碉堡)、铁丝网、雷区构成的死亡地带,其设计和坚固程度远超战争前期任何一条防线。

大量的重炮、迫击炮、特别是针对坦克的反坦克炮(基于东线经验紧急加强的37和77炮)被秘密部署到关键地段。

与此同时,在防线后方一些戒备森严的试验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古德里安上校(因东线战功晋升为准将)被紧急调回西线,负责整合和训练新到的装甲部队,并试验全新的进攻战术。

他从东线带来了宝贵的“野狼”实战经验和“闪电突击”理论。

在一处伪装网遮蔽下的广阔区域,数十辆改进型的“野狼-b”型坦克(增强了发动机功率,改进了悬挂以应对泥泞,部分安装了短管105榴弹炮作为突击炮)正在进行紧张的编队和步坦协同演练。

古德里安站在一辆指挥车上,拿着扩音器,声音沙哑却充满激情:

“先生们!忘记凡尔登的绞肉战!忘记康布雷的单一突破!东线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属于装甲兵!属于速度、火力和突然性的结合!”

“我们的坦克,不是步兵的移动盾牌!它们是突破的利刃!是撕裂防线的铁拳!”

“集中使用!形成重点!在狭窄正面投入 压倒性的装甲力量!在炮兵和‘朱雀’的精准支援下,撕开缺口,然后不要停留!不要顾及侧翼!向纵深!向敌人的心脏猛插!瘫痪他们的指挥!切断他们的补给!让敌人的整个防线因为一个点的崩溃而全面瓦解!”

“步兵!你们要跟上!乘坐装甲车!卡车!甚至坦克本身!你们的任务是巩固突破口,清剿残敌,但不是拖慢装甲矛头的速度!” “这就是‘通过战术’!这就是我们赢得西线胜利的关键!”

他的理论惊世骇俗,挑战着总参谋部里所有老派将领的思维。

但在东线的辉煌战绩和皇帝的明确支持下,古德里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支持。

西线的德军,正在悄悄磨砺一把全新的、更为锋利的尖刀。

而在防线对面,英法联军同样没有闲着。他们侦测到了德军部队西调的迹象,加紧了新式武器(如更先进的坦克、飞机)的生产和战术研究,并计划着新一轮的攻势,试图在德军完全站稳脚跟前取得突破。西线的寂静,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令人窒息的宁静。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着一旦大地变得坚硬,便向对方挥出决定性的重拳。

1916年3月31日,傍晚,柏林,帝国皇宫,一间僻静的会客室。

窗外,柏林初春的暮色温柔,但室内的光线却刻意调得有些昏暗。

林晓(威廉二世)背对着门口,望着壁炉中跳跃的火焰,残疾的左臂习惯性地背在身后。

东线的“胜利”和西线的准备并未让他有丝毫放松,他的眉宇间反而凝结着一种更深沉的思虑。

历史的巨轮虽然被他强行扳动,但前路的迷雾依旧浓重,潜在的暗礁无处不在。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进来。”林晓没有回头。

门被推开,汉斯·伯格少尉率先走了进来,立正行礼:“陛下,您要见的人,带来了。” 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四五岁,身材异常高大魁梧,接近两米,肩宽背厚,穿着一身略显拘谨、似乎不太合体的普通陆军步兵少尉制服,但浆洗得十分干净。

他的面容粗犷,下颌线条硬朗,一道新鲜的疤痕从左边眉骨划过,直到脸颊,非但没有破坏他的容貌,反而增添了几分悍勇之气。

他的眼神锐利而冷静,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审视感,在与皇帝目光接触的瞬间,他立刻并拢脚跟,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带着普鲁士式僵硬的军礼,动作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感。

“陆军少尉奥托·斯科尔兹内,奉命报到!陛下!”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奥地利口音(他出生于维也纳),在安静的房间里清晰地回荡。

林晓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斯科尔兹内身上,仔细地、毫不掩饰地打量着这个他特意寻找来的年轻人。

他看到了对方军服上那枚普通的铁十字勋章(可能是因常规战斗获得),看到了那道显眼的疤痕,更看到了那双眼睛里蕴含的冷静、大胆和一种…近乎冷酷的执行力。

“斯科尔兹内少尉,” 林晓开口,声音平静。

“我知道你来自维也纳,曾在技术大学学习工程,战争爆发后志愿入伍,在东线服役,负过伤,因表现勇敢晋升少尉。”

“我还知道,你似乎对…非常规的作战方式,有着独特的兴趣和理解。”

他说的这些,部分来自汉斯提供的粗略报告,部分则来自他那个时空的超前记忆。

斯科尔兹内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惊讶,但立刻恢复了平静:

“是的,陛下,能为帝国效力是我的荣耀。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小规模的、精准的、出其不意的行动,其效果可能胜过正面的千军万马。”

他的回答直接而自信,甚至有些大胆,没有普通下级军官面对皇帝时的惶恐。

“说得好。” 林晓点了点头,向前走了两步。

“正面的千军万马,帝国不缺,但精准的‘手术刀’,有时更为稀缺和关键。”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愈发深邃,

“少尉,帝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和变革,我们面对的敌人,不仅在前线的战壕里,也可能在我们身后,在暗处,甚至在未来。”

“我们需要一种…超越传统规则和思维的能力,去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

斯科尔兹内挺直了身体,眼神专注,仿佛嗅到了某种特殊使命的气息。

“我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林晓继续说道,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直接对我负责。它没有正式编号,不记录在常规军序之中。它的任务,是执行那些最高优先级、最高机密、以及…最高难度的特殊行动。”

“渗透、破坏、情报获取、定点清除…以及任何我认为必要的、确保帝国生存和发展的任务。它需要最优秀、最大胆、最不受常规束缚的大脑和拳头。”

他的目光牢牢锁定斯科尔兹内:

“我认为,你身上有这种潜质,少尉,你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离开你所在的团,进入一个不存在于地图上的单位,成为一个…帝国的‘暗影利刃’吗?”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炉火燃烧的噼啪声,汉斯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选择,意味着彻底脱离正常的军队体系,踏入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灰色世界。

斯科尔兹内几乎没有犹豫。他那张带着疤痕的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近乎狂热的兴奋光芒。

他再次猛地并拢脚跟,声音坚定如铁: “陛下!我的生命和忠诚,属于德意志帝国!无论您命令我去哪里,执行何种任务,我将毫不犹豫,竭尽所能,直至最后一步!”

“很好。” 林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那是一种棋手找到了关键棋子时的满意。

“汉斯,带斯科尔兹内少尉去办理手续,从今天起,他直接向你负责。给他需要的一切资源,进行…特殊训练,很快,就会有任务交给他。”

奥托·斯科尔兹内,这个原本历史中将于二战后期才崭露头角的特种作战奇才,在1916年这个春天的傍晚,被帝国的最高意志提前召唤,踏上了注定充满传奇与争议的道路。

帝国的暗影利刃,就此悄然出鞘,而它的第一个任务,或许就将指向某个意想不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