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帝国再临:我的1915 > 第29章 雪原上的赤色雷霆

第29章 雪原上的赤色雷霆(2 / 2)

他的周围,聚集着布尔什维克的核心领导层——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等人。

“同志们!看!德国人的进攻开始了!规模空前!” 列宁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他几乎将电报拍在桌子上。

“沙皇的军队正在崩溃!前线血流成河!后方民怨沸腾!这正是我们一直等待的时机!革命的最大加速器已经启动!”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这位才华横溢而富有激情的演说家,扶了扶他的夹鼻眼镜,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伊里奇说得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现在是政治利用战争实现飞跃的时刻!沙皇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已经彻底暴露!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把前线的失败转化为后方的革命!”

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则显得稍微谨慎一些:

“但是,伊里奇,德国人的钱和帮助…这会不会成为我们未来的污点?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会借此攻击我们…”

“迂腐!”列宁毫不客气地打断他,语气激烈,“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利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和力量,有什么错?!难道要像那些空谈家一样,等待‘条件成熟’吗?时机!季诺维也夫同志,时机是革命的一切!德国人的火车皮(指德国可能提供的通过其领土返回俄国的便利)和马克,就是送我们前往彼得格勒夺取政权的快车!”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下达指令:

“立刻!通过我们所有的秘密渠道,将前线的惨败消息和沙皇政府镇压工人游行(利用并夸大近期彼得格勒的粮食骚乱)的‘暴行’结合起来,印制传单,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厂、兵营里大规模散发!”

“动员我们所有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委员会成员,准备武装起义!”

“给在彼得格勒的斯大林同志发密电,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加强对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卫戍部队的策反工作!”

“还有,”列宁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回复我们在柏林的朋友(指德国外交部联络人),我们接受他们的‘援助’,我们需要一笔紧急资金,需要确保通过德国领土返回俄国的安全通道!告诉他们,俄国的革命火焰,即将点燃,而这火焰,首先烧毁的将是沙皇的宝座和东线的战争!”

东线,德军突击集群先锋。

古德里安的“野狼”营一路高歌猛进,沿途溃散的俄军几乎未能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他们占领了至关重要的勒热夫—维亚济马铁路线上的几个小枢纽站,切断了俄军纵向的联系。

从俘虏和缴获的文件中,他们证实了俄军指挥体系的混乱和后勤的彻底崩溃。

然而,随着深入俄军纵深,抵抗也开始变得顽强起来。

零下三十度的酷寒对装备和人员都是极限考验。

“野狼”坦克的故障开始增多,燃油和弹药补给线在雪原上延伸得越来越长,变得脆弱。

俄军残存的炮兵和西伯利亚调来的生力军,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恶劣天气,开始组织起零散但凶狠的反击和伏击,闪电般的推进速度开始放缓。

1月20日,在维亚济马外围最后一道防线——一个名为“冰河”的高地前,德军攻势遭到了开战以来最顽强的抵抗。

俄军一个得到炮兵加强的西伯利亚团,依托冰冻的河流和陡峭的山坡,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用猛烈的炮火和自杀性的反冲锋,死死挡住了德军装甲矛头的去路。

数辆“野狼”坦克被击毁或击伤,瘫倒在雪地里燃烧。

古德里安站在他的指挥坦克炮塔上,举着望远镜,望着前方被炮火染红的“冰河”高地,眉头紧锁。

闪电突击遇到了硬骨头,严寒和不断拉长的补给线正在消耗进攻的锐气。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兵气喘吁吁地跑来,递给他一份最新的电报。

古德里安接过一看,是兴登堡元帅司令部转来的、来自最高统帅部的命令。 电文很简单:

‘雪原惊雷’第一阶段目标已达成。攻势暂停。转入巩固占领区。

‘野狼’部队后撤休整,准备下一阶段作战。

重点:配合‘伏特加’行动,加大对俄军后方心理攻势和政治瓦解。等待春天。

攻势暂停了,古德里安放下望远镜,望着近在咫尺却难以逾越的“冰河”高地,长长地呼出一口白气。

虽然心有不甘,但他明白,这是战略上的必要选择。帝国的资源并非无限,必须用在最关键的时刻,而下一阶段的作战,或许将不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

他回头望向西方,仿佛能穿透遥远的空间,看到彼得格勒那正在积蓄的革命风暴。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