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天空是一种高远而澄澈的蓝,阳光明亮却失去了温度。长安街两侧的银杏树,已然披上璀璨的金黄,风过处,叶片如蝶般纷飞,为这座庄严肃穆的帝都平添了几分诗意与萧瑟。
全国性的一个高级别、小范围的经济工作座谈会,在某驻地宾馆举行。与会者皆是封疆大吏或部委重臣,气氛凝重而务实。会议间歇,代表们三三两两走出会议室,或在走廊低声交谈,或走向休息室享用茶点。
祁同伟是与会者之一。作为经济大省的省委书记,他的发言颇有分量。会议中,他侃侃而谈,介绍汉东在“保持定力、优化结构、防范风险”方面的经验和思考,措辞严谨,数据扎实,既符合宏观导向,又充分体现了汉东的特色与“稳健”,赢得了不少与会者的颔首。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公安厅长,而是气度沉凝、挥洒自如的地方大员,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封疆大吏的自信与深沉。
中午,会议安排的是自助餐。餐厅宽敞明亮,铺着厚厚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的脚步声和谈话声,使得环境虽有人气,却不显嘈杂。祁同伟在秘书的陪同下,取了几样清淡的菜肴,选了一个靠窗的相对安静的位置坐下。他并不急于用餐,而是先慢慢喝着温水,目光若有所思地投向窗外,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这种全国性的会议,对他而言,既是工作,也是一个观察风向、沟通联络的平台。
就在他准备拿起筷子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有些熟悉,却又明显透出岁月痕迹的身影,从取餐区走向不远处的一个座位。
那身影,微微有些发福,背脊不像当年那般挺直,穿着普通的深色夹克,步伐沉稳,却透着一股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平凡。是侯亮平。
祁同伟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心脏似乎在那一瞬间漏跳了半拍,随即又恢复了平稳,只是比平时更沉重一些。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侯亮平。以侯亮平目前的职位级别,按理是不够格参加这种层面会议的,或许是作为相关工作人员,或许是跟随其部委领导前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侯亮平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下意识地朝祁同伟这个方向望了过来。
四道目光,跨越了数张餐桌,在空中相遇。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餐厅里轻柔的背景音乐,周围低低的谈笑声,似乎都瞬间远去。所有的光影和声音都化为了模糊的背景板,只剩下视线交汇处的无声惊雷。
祁同伟看到,侯亮平的目光先是习惯性的平静,随即,在辨认出他的那一刻,骤然收缩,闪过极度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愕然,有一丝本能的锐利,但更多的,是一种迅速弥漫开来的、深沉的疲惫和一种刻意维持的淡漠。那张曾经意气风发、甚至有些桀骜不驯的脸上,如今刻上了细密的皱纹,鬓角也已染霜。岁月,终究没有饶过任何人。
侯亮平也看清了祁同伟。那位端坐在窗边,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面容威严,气度逼人,被一种无形气场笼罩着的汉东省委书记。与他记忆中那个或是精明强干、或是隐忍阴鸷的公安厅长形象,已然有了云泥之别。眼前的祁同伟,是真正的权势人物,是执掌一方的诸侯。那目光沉静如深潭,却带着久居上位者特有的、不怒自威的压力。
短短一两秒钟的对视,却仿佛被无限拉长,足以让无数过往的画面在两人脑海中飞速闪回:
是汉东大学校园里的青春岁月,是曾经或许有过的把酒言欢?
是侯亮平初到汉东,在反贪局办公室里锋芒毕露的试探与交锋?
是山水庄园宴席上的杯觥交错与机锋暗藏?
是“一一六”事件前后,那惊心动魄的博弈与对抗?
是审讯室内外,那誓不两立的立场与原则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