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病(2 / 2)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祁同伟的声音不高,但斩钉截铁,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就用我的车开道,安排最近的路线,确保一路畅通,直接送附一院急救中心!我马上过去!”

整个转移过程迅速而高效。高育良被用担架小心翼翼地抬下楼,祁同伟亲自在一旁护送,眉头紧锁,不时低声对意识尚存但已十分虚弱的高育良说:“老师,您坚持住,医生都在,没事的,没事的……” 他的语气充满了关切和焦虑,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一位对恩师情深义重、临危不乱的学生和接班人。

救护车拉着警笛,在祁同伟座车的引导下,风驰电掣般驶向医院。省委主要领导和相关核心部门负责人,也都在第一时间接到了通知,纷纷赶往医院。汉东省权力核心层的注意力,在这一刻,全部聚焦在了附一院那间灯火通明的抢救室里。

抢救室外面的走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闻讯赶来的省委常委、几位副省级领导、以及医院院长、专家等人,或站或坐,低声交谈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和不安。吴惠芬在一位女干部的搀扶下也赶到了,她脸色惨白,紧紧握着双手,身体微微颤抖,但努力保持着镇定。

祁同伟无疑是这群人的核心。他站在抢救室门口最近的位置,双臂抱在胸前,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要穿透过去看到里面的情况。他不时与从抢救室里匆匆进出的专家低声交流几句,听取最新的进展。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定海神针,让原本可能陷入慌乱的局面,维持着基本的秩序和稳定。

“同伟书记,高书记他……”一位资历很老的副省级领导上前,忧心忡忡地问。

祁同伟转过身,面对众人,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说:“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请大家稍安勿躁。附一院已经组织了最强的专家力量,正在全力抢救高书记。我们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里耐心等待,不给抢救工作添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同时,我强调一点,在高书记治疗期间,省委的日常工作,会按照既定预案,有序进行,确保全省大局稳定。请大家各司其职,守土有责,这就是对高书记最好的支持。”

这番话,既安抚了人心,又明确无误地传递出了一个信号:汉东的天,不会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塌下来,权力结构依然稳固,运转核心已然确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走廊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终于,抢救室的门再次打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口罩的心内科权威专家走了出来,众人立刻围了上去。

专家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有一丝放松:“各位领导,经过紧急抢救,高书记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下来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期算是初步度过。但是……”

这个“但是”让所有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但是,”专家继续严肃地说,“高书记这次发病,情况非常凶险,心脏功能受到了不小的损伤。后续需要绝对静养,不能再受任何刺激,也不能过度劳累。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书记必须放下所有工作,安心休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每个人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大家都明白这番话的潜台词:高育良书记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再承担省委书记那样繁重的工作压力了。

祁同伟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无比沉痛的表情,他紧紧握住专家的手:“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请你们务必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方案,帮助高书记恢复健康!需要什么资源,省委全力保障!”

然后,他转向众人,声音低沉而有力:“大家都听到了。当前最重要的,是高书记的身体健康。一切工作,都要为此让路。在高书记休养期间,省委的日常工作,就由我暂时主持,我会竭尽全力,确保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开展,绝不辜负高书记的期望,也请各位同志同心同德,共度时艰!”

他的表态,顺理成章,无可指摘。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展现出的担当和掌控力,让在场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原本可能心存疑虑的人,都下意识地选择了信服和依靠。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如同一个突兀的休止符,强行中断了高育良的政治乐章。它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精神耗竭导致身体崩溃的必然结果。而这场病,也以一种谁也无法预料的方式,加速了汉东权力格局的最后定型。祁同伟,这个一直隐在老师光芒之下的学生,终于被推到了舞台最中央的聚光灯下,即将开始属于他的时代。

走廊里,人们开始低声议论,打电话,安排后续事宜。祁同伟则走到一旁,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工作,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抢救室的门依然紧闭,门内是生死未卜的前任,门外,是已然开始运转的新秩序。